人生几何?

每日一句论语:你的家人犯错了你该怎么办?

2021-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慢慢学说话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国的陈司败问孔子,你的国君鲁昭公懂得礼么?孔子肯定的回答国君懂礼。孔子离开后,陈司败在门口给巫马期作揖,让他进去,说:“我听说君子不结党营私,难道不是这样么?鲁昭公娶了吴国的一个女子,他们明明同姓姬,礼法中同姓不能婚娶,但是鲁昭公为了遮掩,欲盖弥彰,给自己的妻子改姓吴,叫吴孟子。这种大逆不道都叫知礼法,还有谁不知礼法?“巫马期将陈司败的话转告了孔子。孔子听后说:”我真是幸运,只要我犯了错,别人就一定告诉我。“

这段话讲述了孔子被别人指责质疑的故事。鲁昭公是孔子的国君,鲁昭公犯错了,天下都知道了,孔子自然也心知肚明。身为国民,孔子真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回答知礼,就是违背客观事实,睁眼说瞎话,别人还会当面或背后拆穿,认为你结党营私、曲意逢迎。如果回答不知礼,就是对国君不忠,别人更有理由攻击国君,理由就是连你的臣民都忍无可忍,就应该大义灭亲。但在孔子提倡的礼法体系中,父为子隐、臣为君隐,直在其中,就是父亲做错了事情,子女不能横加指、训斥,到处蜚短流长,而应该默默的想办法帮助父亲弥补过失,否则就是不孝。国家如果有不尽善尽美的地方,也不能对外宣泄攻击,而应该用正当的方式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变得更好。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内外有别“,孔子是鲁国人。如果他身在鲁国,觉得鲁君不是,可以进言劝谏,但他到了陈国,听到别人指责自己的国家和国君,他就替鲁国抗下指责。就如我们发现亲人做错了,在家里可以善意的指出并提出意见建议,发现单位现行的制度存在不足,关起门可以相互批评,拿出有价值的改进措施,共同提高,但是打开门,应该是团结有爱、坚决维护家庭、单位形象。

而当下有很多人是反过来的,看到家人、单位的不足,不想方设法通过正规的方式、有效的渠道,尽忠尽责提出改进意见,只会做一只”愤怒”的小鸟在团体中传播负能量;对外四处宣扬家人、单位的缺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认为自己“明珠暗投“、英雄无用武之地。

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成员之一,提出改进意见并努力践行贡献一份力量是应尽的职责。指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方显能力。对外应该把自己作为家庭和单位的形象代表,维护家庭、单位的形象就是维护自己的形象,口无遮拦的吐槽,极力把自己和家庭、单位划分到不同的阵营进行言语攻击,除了让外人看笑话,觉得你自己和所在家庭、单位的无能外,引发不了任何对你遭遇的同情。这类人属于对内不尽责,对外不尽忠。

孔子明知道维护国君的形象可能引发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但他依旧力挺国君,替国君承担错误,这就是有责任感的臣民应有的表现。不仅如此,面对他人的指责,他没有怒怼、没有羞愧,他用“闻过则喜“的态度来面对,他知道他犯错了,但勇于承担,不去找理由推卸,他对有人能随时指出他的错误表示高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