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名篇
上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朱自清的散文。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觉得爱不释手。老师也常常要求同学们背诵这些课文,
记忆深处影响最深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上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因为喜欢,所以背的滚瓜烂熟,如果现在让我背的话,我感觉还是能背下去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在这篇课文当中,我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春风的轻柔、春雨的细密。
知道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知道了可以用一种叫拟人的手法,描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
知道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样的春风的柔和与温暖。
我喜欢的第二篇散文是《绿》。他是朱自清先生于1924年2月所作的第一篇写景散文。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尤其,在写梅雨潭的绿时候,作者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和绿的亮度、纯度加以表现,从正面写出梅雨潭的绿那醉人的美。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青青的一色---- 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写出了梅雨潭绿的荡漾与清亮
这里把滑滑的明亮着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让人感觉到梅雨潭的绿是那么的柔软、鲜嫩,“像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图片来自网络因为,绿是生命与自由的象征,
作者还将这醉人的“绿”唤作“女儿绿” ,又怎能不叫人心驰神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一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女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作者把那个“满是奇异的绿”,视若珍宝,送给轻盈的舞女让其临风飘举;送给善歌的盲妹使她明眸善睐;他喜爱梅雨潭的绿,就像喜欢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因此,梅雨潭的绿,触动着我最柔弱的心弦,这种感觉,让人心神荡漾,爱不释手。
所以,我对《绿》这篇文章情有独钟。
当时,老师要求要背诵这篇课文时,因为,他语言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明朗、和谐的旋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所以,每次诵读,就如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一样,遐想连篇
还因为《绿》蕴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清新质朴的语言,飘洒秀逸的气韵,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饮一盏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满口,所以,每次诵读,都会陶醉其中,如痴如醉。
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次拜读这两篇文章,更觉如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