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家有“痴儿”--家默之难
昨晚,家庭作业不多,或者在我的概念里,应该算是很少,极少了。
但是,在岳岳那里,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因为,里面有他最厌恶恐惧的“家默”,昨天是英语“背诵”。这两大难关,又是学习语言的必过关卡。
他从7:40开始准备默写到8:20 。最后拿到客厅给他默,结果很多不会写的。
想来在房间里也没有好好准备吧?心里一直在恐惧害怕逃避厌烦,一直处于这种情绪之中,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好好准备,又如何能默好呢?
这种情况,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是该介入他的准备过程中去,好好看看究竟是哪里卡住他了?
还是仍由其呆在情绪中,直到他能平静地做事?
又或者任他去,第二天校默得一塌糊涂,被老师罚订正N遍,然后又开始嫌订正太多不愿意做,磨磨蹭蹭到很晚,又继续一轮恶性循环?感觉不能这样了,只会加重他默写恐惧。
思索再三,想和他聊聊,试试看。聊天,是我的弱项,我一直不怎么擅长,但还是决定试试看。
昨天8:40后,看他默得实在糟糕,情绪也很抵触再默写,就和他聊了聊,什么是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选择的权利,我有能力选择我想要走的路,选择工作,选择伴侣,选择在哪里居住,生活……。
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就是让自己具备一定的实力,能够一步步从开始的在现有的规则下,先利用规则成长自己,逐渐超脱规则,到最后自己制定规则,随心而行而没有约束感。
讲了自己小时候为什么立志要好好学习,想要摆脱像外婆,像大嫂,二嫂一样的人生,想要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道理很正确,但是他却是好像听不进去?也许还是听进去一点点,他的情绪好像有点平复下来了。
期间他说到,妈妈你为什么要去考虑30-40年后的事情?
这句话也有点到我,难道我真的是在生存焦虑,恐惧?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但当下是什么?当下他的职业是学生,每日的当下是完成每日的学习,玩耍,好好吃饭,睡觉。成长身体,成长精神。
他现在身体长得很好,但是精神欠缺了!我和老公的一些基本品质:诚实,勤奋,吃苦,耐劳,节俭……这些都没有传承到他那里去,从哪里断开了?和他的情感链接太少。
和他心的联系,估计就只剩下一根丝线那么细了。而我们想要传递的巨大的信息量,怎么能顺利通过如此狭窄的一条信息通道呢?
以前用心陪他的时间太少,总在忙忙碌碌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要追求更大的事业,更多的财富,给他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却少有真正花多少心思陪伴。
基本就是在围绕着“催促订正完成作业”,“认真刷牙洗脸,不乱丢袜子衣服”这些行为上。物质和外在条件丰盛,却很少和他聊起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经历,和他平等地探讨一些事情。
以前的暴政,冰冻隔离了彼此的心,要把心重新捂热,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吧。
坚持,不放弃他,慢慢地积存能量,转变也就在一念之间。
先和他搞好关系,父子,母子关系融洽,我们先能真正地看见他,懂得他,他才能真正听得进去我们说的,才会看见我们。
他的心暖了,和弟弟的关系,估计也就不药而愈了吧。
想来还是家长担心,不放心,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很好地走自己的路,走好这一生?作为父母,究竟应该怎样辅助他?这道题,究竟该怎样解?
该教的道理,常识,还是要像阳明先生一样,不厌其烦地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说,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点到即止,不罗嗦。
平时多倾听他,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安慰他,相信他。
“我们要学会听见他人,我们也要学会听见自己。听见他人就是听见自己,万千世界,芸芸众生,一时合唱,其实也是自己人生不同时空声音的同时涌现。孩子向你诉说,就是少年的你向你诉说,你得不到的倾听,给他。安慰他,就是安慰曾经的你。”--连岳
不要忘记,你自己也曾经是个小孩,也贪玩,贪吃,为逃避责难说谎,也厌恶过爸妈的唠叨,老师的惩罚,也经历过成长的自卑,身体的困惑。
不要把那个少年遗忘在角落里,记起他,爱他,也爱一遍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