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腾讯传》读书笔记二:我看见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2017-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孙志广

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文明、新文化,其特征是:一、对小的事物特别崇拜;二、地下经济,不遵守规则;三、对权威健康的不尊重……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腾讯传》第二篇读书笔记——创业篇,1998—2004


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2017年的贺岁档电影之一《乘风破浪》中,有一个少年叫“马化藤”,是一个爱好编程但对前途和未来迷茫的人。而青少年时期的马化腾给大家的印象也只是长相英俊、沉默安静、喜欢天文以及偶尔会在计算机机房里捣捣蛋的理科乖乖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在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处理上有出众的才能。

马化腾家族所属的潮汕人,在中国的商帮谱系中是十分特别的一支,令我印象深刻。“重商轻文,重男轻女”是鲜明的个性。家族的精神传承以及父母从小对其兴趣爱好培养的注重,都是包裹在其生命外部的记忆,他们将慢慢渗透进这个人的躯体和灵魂内,最终构成一个独特的生命体。

腾讯的5个创始人——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和曾李青,前四位是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同学,虽性格不同,但友谊坚定的同时有诸多相似的兴趣爱好。我想,这对腾讯的创始人团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和一致向前有极深的影响,其中缘由,引人深思。

腾讯5位创始人

在技术上,马化腾的算法不如张志东,但是做应用是最强的,知道如何把一个产品实现出来。22岁时,马化腾做出了他一生中第一个真正意思上的产品——一个图形化界面的股票行情分析系统。马化腾加入了技术分析、函数算法、还自带了一套汉字输入法以及加入了学习的神经元知识,以期能预测出股票未来的走向。最终这套软件,在1993年,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他当时在实习的公司黎明网络公司,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3年的薪水。

惠多网,1984年诞生于美国,是一种BBS(电子布告栏)建站程序。当时国内的技术爱好者们尤其是超级发烧友,分别在各个城市开设自己的站点,其中便包括马化腾。

马化腾开设惠多网深圳站,也就是“马站”时,全国的惠多网站点总共不到10个,活跃用户总计100人左右,其中便包括了很多日后在中国互联网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1996年初,求伯君在珠海架起了“西线”站点,同年5月,雷军在北京创建了“西点”站点,丁磊利用在当时的工作单位——电信局的免费线路资源,成为了惠多网上网友们的中继器。

在现实生活中羞于交际、不喜表达的马化腾在虚拟世界里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他重视每一个“马站”用户的意见,会不断地写邮件,从不厌烦。包括对当时因为独立写出Foxmail,已经出名了的张小龙提出了一个外部人很难察觉到的Foxmail上的细微错误。

马化腾日后被称为“中国第一产品经理”,他的产品意识以及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最早都是在“马站”时期形成的。

马化腾

就在马化腾接触惠多网的1994年,斯坦福大学的华裔学生杨致远发明了最早的网站搜索软件,他放弃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在一个拖车里建立了雅虎公司,英文名为“Yahoo!”,一个前所未见的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如今,雅虎已经卖身,并更名Altaba……而腾讯已经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沧海桑田。)

1995年8月9日,由马克·安德森参与创建的网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27亿美元,而通用公司花了43年才达到这样的目标。

1996年4月12日,杨致远的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一日之内,股价从13美元暴涨到43美元,一跃而成为市值高达8.5亿美元的新巨人。

1995年4月,马云在杭州创办“中国黄页”网站,自称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

1995年5月,张树新与丈夫在北京创立瀛海威公司,竖起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第一块广告牌。

1996年5月,张朝阳请人开发中文搜索引擎,起名“搜狐”,像极了雅虎的“表兄弟”。

1997年开始,丁磊注册网易公司,开发出了第一款中文免费电子邮箱系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第一个赚到真金白银的创业者,很快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

而这些,让马化腾再也坐不住了。1998年春节后的某一天,马化腾突然约张志东聊天:“我们,一起创办一家企业吧。”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史上,从1998年到1999年的两年间,是一个神秘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段,也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在遥远的美国,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景公司,其与微软的浏览器之战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乔布斯在重归苹果之后推出了极简主义的iMac电脑,苹果扭亏为盈;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加州郊区的一个车库内孤独创业,把公司取名为Google。

而在中国,张朝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王志东成立新浪网,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丁磊把网易由一个软件销售公司转型为门户网站;鲍岳桥在北京创办联众游戏,它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棋牌游戏网站;陈天桥在上海创办盛大网络,开始运营一个叫“网络归谷”的虚拟社区;刘强东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后转型为电商。

马云创立B2B网站阿里巴巴,沈南鹏创立携程网,李国庆建立模仿美国亚马逊创立当当网,搜索领域出现了3721和百度……

在互联网创世纪的星河中,腾讯无疑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它不属于门户、搜索或电子商务等任何流行概念,它无法定义自己,甚至连它的出发点都是错的。腾讯一开始做的是把互联网和寻呼机连接起来的“无线网络寻呼系统”,是一个糟糕的产品。

很简单,在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任何创新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因为是没有意义的。

马化腾所有的创新都基于一个前提:人们将继续使用寻呼机。

那,人们将继续使用什么,现在大家都是清楚的了。

OICQ操作界面

如同QQ秀、QQ游戏、微信等之后产品的诞生一样,QQ的前身——OICQ的诞生也是核心战略之外的事情。当时正苦于主营业务收入严重不足,团队四处接收软件开发来增加收入的时期,广州电信想购买一个类似于当时世界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ICQ的产品,马化腾他们决定去竞标,便做出了OICQ。结果,没有中标。

通过激烈的争论,OICQ幸运的被决定留下来先养着。而这一养,便到现在。

腾讯的创业者们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你们在开发OICQ的时候,ICQ早已成熟并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已经有三款ICQ的汉化版产品被使用,你们是怎样后来居上的?

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对手的麻痹与羸弱,二是技术的微创新。

尤其是技术的微创新上的,最核心的有两点,缺少一点,也许就没有了现在的腾讯。

——当时在中国,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电脑,人们用的大多是单位或网吧里的电脑。不同于ICQ,徐钢武在腾讯自己的OICQ中,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从客户端搬到了后台的服务器,从此避免了用户信息和好友名单丢失的烦恼,适应了中国当时的上网环境。

——第二个重要的创新,是在软件的体积上。当时国内的上网是拨号的,普通的上网带宽是14K、28K、54K那种的,而一个ICQ的体积在3MB-5MB,下载的速度之慢可以想象。而OICQ在技术上进行了升级,软件体积只有220KB左右。相对于其他汉化版ICQ产品,无疑是杀手级别的优势点。

同时,其他创新点的设计,比如OICQ增加了离线消息功能、允许添加陌生好友、提供供选择的个性头像、设计消息提示音等等。

这一系列看似细微的创意和设计,导致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腾讯的OICQ是一款看上去源自ICQ,其实更属于中国用户的产品。他们的思考出发点均非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是客户的点滴体验!在后来的10多年里,这个即时通讯工具先后迭代了100多个版本。

在产品上线后,张志东团队根据网民们的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Bug,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版本。在后来的10多年里,腾讯以及现在互联网公司所坚持的“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原则,其实便源于此。

从此,OICQ像是个孩子,稳步成长的同时却也耗金无数。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初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相比,人工便宜,服务器却很贵,上线后快速增长的用户数让马化腾他们快乐并痛苦着。用户量的持续增加使得服务器使用成本飞速提升,团队不得不四处接活,来养活那只“嘀嘀”叫唤的OICQ。

在1999年的11月,OICQ的注册用户数超过100万,同时腾讯公司账户上只剩下不到1万元现金。

在现金几乎断绝的时候,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增资减薪,二是尝试把公司卖掉。然而,全世界当时没人知道它怎么能赚钱,均表示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

“你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一话,腾讯当时的绝境可想而知。

再加上2000年开始的纳斯达克股灾,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几家互联网公司股价暴跌,泡沫破灭,哀鸿遍野。

如果当时IDG不愿意冒险投资,盈科不是那么有钱,MIH没有进入,可能也就没有了现在的腾讯。

2001年5月,纳斯达克指数触底反弹,互联网的大寒冬即将结束。那时已经更名的QQ挺了过来,注册用户达到了1个亿。

语言叙述较为简单,内中过程,自惊险万分。

这就是创业到第20个月的腾讯: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它找到了核心的产品,还不知道怎么赢利,不过已经有人愿意为他的未来买单。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漫天雪灾中,它被命运眷顾,挣扎着熬过了生死线。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在当时,最终让腾讯活下来的,并不是IDG、盈科或者MIH,而是移动梦网。

2000年,中国移动拷贝“i-mode”模式,推出移动梦网,向社会征召电信增值业务合作伙伴,收入以15比85分成,增值服务商得大头。

腾讯团队中,曾李青带着他的积极参与“赛马机制”下的移动梦网业务。2001年底,腾讯营业额近5000万元,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其盈利全部得益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业务,开始走向盈利之路。

此时,除了移动梦网,腾讯开始尝试其他的盈利方式,但均不理想。

因QQ用户的年龄偏小,商品购买力令人怀疑,广告推广并不顺利;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个增值服务业务”的QQ俱乐部会员服务,在大力推销之后月收入仅二三万元,马化腾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支付方式的缺失,这是腾讯历史上一次非常尴尬的尝试;面向企业推出的收费尝试项目BQQ平台,收费转化率过低,之后10年里,腾讯在商用市场的碌碌无为。

更严重的是,QQ号码注册收费制的推出,引起了用户们的极力抵制,给了竞争对手们可乘之机。网易泡泡、新浪聊聊吧、搜狐我找你等30多款类似的产品在市面推出,并且全部免费,腾讯引爆了一场针对自己的围剿战。

直到2003年6月,马化腾如梦初醒,决定重回免费之路。在腾讯历史上,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歧路历程。

Q币

尝试了如此多的盈利方式却一直不顺利,甚至有的危及到了腾讯自身的生存。也进一步说明了,创新和持续不断的尝试一支重要,却也与危险并存,需要考虑周密,也需要持续尝试的勇气。

尽管腾讯在收费模式上的试验一直不顺利,可是,还是有一项创新如种子一般被保留了下来。它在日后成为腾讯产业的一个基础,那就是Q币的诞生,为之后增值业务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我们会因为混淆了虚构和现实而相视一笑,我们感到这种幻想已经控制了我们。

QQ秀,一个在PC时代每一个有QQ号的人都会关注的东西,让QQ走上了“人”的道路,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和玩法尝试,相信大多读者朋友已再熟悉不过。

2002年时推出的QQ群聊功能将传统的一对一单线索关系链升级为多对多的交叉型用户关系链,标志着社交网络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建立了一个类熟人的社交关系圈,为虚拟社区拟人化特质的建立打造了用户关系逻辑基础。而这,比facebook要早18个月。

2003年初,QQ秀上线运营,用户用Q币可以购买QQ秀。在QQ秀上线的前半年,有共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每人花费5元,用户完全主动自愿。而之后的QQ秀与红钻贵族包月服务相结合,更是迅速突破到了千万收入,为之后的“钻石体系”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QQ秀商城

QQ秀再造了即时通讯客户端的性质、功能与盈利模式,是腾讯对ICQ的一次华丽告别。在腾讯的历史上,乃至中国的互联网史上,QQ秀都堪称是一次革命性的收费产品,它可以被视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一次“东方式应用创新”。

QQ秀,卖的不是服饰,而是情感的寄托。穿什么样的虚拟衣服,便代表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通过QQ秀,QQ开始不再是“号”,而是成为“人”。

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即将看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动了一场针对QQ的围剿战,但腾讯轻松地取得了胜利。除却商业竞争上的策略之外,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所有竞争者都从技术层面展开攻击,而没有一家从用户情感上进行挖掘。当人们在一个世界——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里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定后,“迁徙”将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以QQ秀、Q币、钻石体系为核心的“阿凡达计划”的推进执行,不再是以技术部驱动,而是对用户体验的定义由物理层上升到情感层面。建立了以项目为主体的产品经理制新模式。后来为腾讯众多意外的创新,比如QQ空间、QQ游戏、微信,都是基于产品经理项目制模式下的底层创新。

工程师文化与产品经理制的有效结合与否,从此也慢慢成为衡量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否长久活力发展的核心因素。


上市:夹击中的“成人礼”

上市,对于马化腾和腾讯而言,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刘炽平,已然不必多说。

在谋划上市的过程中,选择在香港还是在美国上市,腾讯选择了香港,原因有三:

第一,腾讯的商业模式在北美找不到一个可类比的标杆企业,美国人也许不愿意为一个他们没听过的中国人说的故事买单。

第二,香港更接近腾讯自己的本土市场,香港的分析师和股民显然比美国人更了解腾讯。

第三,在香港上市还会带来一种可能性,就是作为红筹股,在未来有可能回归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

上市当日,换手率高达104%,股价跌破发行价,绝不理想。然而很多年后,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的不看好腾讯懊恼不已。

腾讯上市

同时,腾讯上市前一天,北京信息产业部的一则“通知”,让腾讯以及当时中国众多互联网公司盈利来源的核心——移动梦网进入政策拐点。从此,占腾讯总收入56%的业务被下架,让腾讯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陷入了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局。

更重要的是,在腾讯上市的两周后,网易的丁磊和微软的比尔·盖茨以及其他互联网巨头各自向腾讯发起了挑战。网易泡泡、MSN、雅虎通、新浪UC、搜Q等相继推出并在中国宣布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对腾讯的围剿之势已然形成。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青春期,企业得以再生。这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过程,而且时间也拖长了,冲突与行事缺乏连续性。创业者发现自己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职权的授予、领导风格的转变和企业目标的替换。     ——爱迪思  《企业生命周期》

在2004年夏秋之际发生的一系列行业事件,让马化腾几乎没有时间消化上市给他带来的喜悦。从股票挂牌的那一天起,腾讯也告别了“少年期”,开始了自己更为凶险个辽阔的人生。

创业时期的腾讯,同绝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面临的更多的是生存的危机和自身定位的不明晰。在这期间,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团队组成逐渐明晰核心产品服务,同时让自己活下去。

共勉,感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