豓姝(No.620)

第620枚。
石材:老撾石。素章。
印面大小:1.5×1.6cm。
釋文:豓姝。
第一,説豓。(豓、艶、艷、豔為一字異體)
豓,好而長也。(《說文解字》)
豓,容色美好而又頎長。
如此看,審美觀千年以來基本一致:
顏值要高,身材要好。漂亮到極致的人臉上都是有光澤的——色彩光澤的都是“豔麗”的。
因為本義就是形容美人,所以有豓的詞大多與愛情、慾望相關——香豔、豔福、豔情等。
打扮得不得體就是“豔俗”。
又有副詞化——豔羨,十分羡慕(不過字典解釋時,説豔是羡慕之義,詞條“豔羨”下卻又解釋為“十分羡慕”)
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很多人不理解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不喜歡劉蘭芝這麼個又漂亮又能幹的媳婦,一定要將其趕出家門而後快,跟破案似的找原因,比如沒生孩子説,獨立自專說,封建家長權威説,甚至戀子説(還比較了張愛玲《金鎖記》裏的七巧)……都有道理,大家的討論分析越熱烈越說明這首長詩的成功,讓讀者久久不能釋懷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好作品(那種讓你很久以後一想起來還想駡人的作品除外)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舞紅妝。
——李白做翰林供奉,主要工作就是陪皇帝吃吃喝喝寫寫唱唱。玄宗和楊貴妃沉香亭賞牡丹,李白獻詩清平調兩首,此其二。
兩處對比,馬屁高明。第一處,楚王、神女巫山相會相離之斷腸不如嬌豔如牡丹的貴妃與皇帝的長相廝守;第二處,趙飛燕要依靠美麗的服裝才能和貴妃相比。
也許李白是真心讚美貴妃的美,算不得馬屁,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第二,説姝。
姝,好也。(《說文解字》)
姝字不見甲骨文及金文。女加朱,權且解釋為紅顏女子吧。總之就是美人。美人就是美好的代名詞。屈原香草美人傳統基於人的基本審美觀。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中的這一篇極有生活趣味,愛情中的男女可愛之處躍然紙上。原來還在高中語文課本裏,現在沒有了,不知何故。
第三,刻印。
用“豓”字篆體,略變化,左上未用三豎,簡化一些,“姝”字中間短橫略粗,兩頭略尖,做不規則處理,求重心之穩,“豓”占比略多於“姝”字,筆劃繁簡所致,故“姝”字長竪頂上下邊框,而“豓”字上下均不牽連以留些許空白,整體協調可能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