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把两件事做到极致
作家庞金玲,在《人生需要自律》中提到: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自我’:一个‘自我’理性,克服冲动,深谋远虑;另一个‘自我’冲动,任意妄为,及时行乐。”
自律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自我”的对抗,它有两层含义。
自:即用理性的“自我”,主动去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
律:即约束冲动的“自我”,不去做喜欢但不应该的事。
所谓的自律,就是把这两件事,做到极致。
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
畅销书作家艾小羊说过:
“你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喜欢的事情,那些自律的狠人,都乐于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以前的她,不喜欢运动,但因为要参加很多公众活动,必须保持形象,于是她逼着自己每周健身两次。
偶尔写稿写累了,心生倦意,可她为了赶进度,也逼着自己坐在电脑前,一直把稿子忙完才出门。
她说,人生的快乐,是需要痛苦来衬托的。
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后也一定会让你功成名就。
真正塑造你人生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次又一次,逼着自己坚持去做的事。
当你一次又一次,克服人性的本能,去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你就战胜了自己,也可以说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
不去做喜欢但不该做的事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避免成为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一个网友写道:“只要不随波逐流,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成年人的世界里,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
抽烟、喝酒能消愁,熬夜、赖床最舒服……
这些事情,短时间内确实会让人获得短暂的愉悦。
但真正让你生活变好的,从来不是舒服,而是约束和克制。
戒烟、戒酒、早睡、读书、运动……这些事,刚开始的时候,会让你觉得痛苦。
但只要你能坚持下来,就能享受到生命的红利。
南丁格尔说过:
“成功的人通常都有失败者不喜欢的习惯,因为他们愿意做自己并不十分乐意做的事,以获得成功的果实。
然而失败者却只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后只能接受令人不甚满意的结果。”
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你快乐;
但做那些舒适区以外的事,能让你持续成长。
我们这一生,就是和自己不断较量的过程。
拒绝常人拒绝不了的诱惑,做到常人不愿做的事情,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