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儿子张成电话里告诉父亲张新文说:“爸爸,我和同学一起吃饭,你别等我了。”
“好,注意安全,早点回来。”张新文叮嘱说。
张成也说:“爸爸,路上滑,您也注意安全,早点回家。”
“送完这两单,我就回家。”挂了电话,张新文才想忘记问儿子有没有钱?或者要不要钱,他突然特别想给儿子转两百块钱,和同学在一起,不能太小气,主动一点,大气一点,有钱才有底气。
中考,总分七百,儿子考了六百八十五,被这个城市最好的高中师大附中录取,昨天交了学费和住宿费,办理了手续,做好了入学的准备。
张新文狠狠心给儿子买个两千块的新手机,他不担心儿子拿手机玩游戏、刷视频。儿子是来报恩的,很自律,学习上从来不让自己操心。
高中复读一年也没考上大学的张新文,在学习上帮不了儿子。张新文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了很多书,只有语文勉强和儿子有共同语言,其他学科小学都难以应付。进城打工,前几年,工作频繁地换,东奔西跑,少有时间坐下来系统地读书。这几年跑外卖,工作相对稳定,也只有晚上回来,深夜读书,平静内心。
张新文很佩服儿子独立,当然他心里清楚,这不是独立,是没有人,也没有时间管他。从小学自己走读,也从来没有进过补习班。看别人家的孩子接送,有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转。张新文感觉很亏欠孩子,有时候问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为了赚钱连孩子都不要了,孩子没有享受母爱,连父爱都抛得远远。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张新文感觉儿子比自己成熟,比自己抗压,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了自己的蓝天。
张新文一家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妻子香秀生下儿子张成的第三年冬天,夫妻两人凌晨三点出发,三轮车拉一车西瓜到二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去卖,正午还没卖完。又从县城返回沿途村里去卖,烈日炎炎,妻子突然头晕目眩,一脸铁青又出现呕吐。张新文以为中暑,两人在树荫下歇息,取来凉水洗脸降温,妻子总感觉四肢无力,脸色苍白,张新文判断妻子贫血,加上劳累过度,才导致精神颓废,有气无力。
张新文拉着半车西瓜和妻子返回家。连续休息三天,妻子缓解了呕吐,但总感觉无力。去镇卫生院也没有看出来什么症状,找老中医按照贫血吃了三个月的中药,四肢无力症状并未缓解。
香秀气色越发虚弱,精神状态一直没有恢复,实在担心就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去市医院复查。
市医院刚成立的血液科,一层楼,楼道里都住满了人。主治医师张主任直接给张新文看了诊断书,说:“白血病。你们也可去省城,确诊后决定。”
犹如晴天霹雳,他根本不相信,怎么能接受?疾病听得不少,白血病和自己有了关联,天塌地陷。张新文内心幻想着市医院医疗条件不好,医生诊断不准,心里无助地祈祷。
张新文是家里独子,祖祖辈辈生于农村长在农村,除了祖上闯关东从东北返回,后来几代人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他和妻子香秀两人同乡不同村,相距八里。虽是媒妁之言,两人一见钟情,姻缘相爱,婚后更是恩爱持家。香秀兄妹两人,有个哥哥祥奎在外东北做小生意,年迈父母在家。张新文从香秀嘴里听闻大舅哥气管炎,妻子哈尔滨的城里人,爱慕虚荣,总是嫌弃丈夫没本事,家里过得一地鸡毛,除了出差和借故来看望父母,用私房钱给父母养老。
张新文父母也都没有文化,不识几个字。靠不上父母祖辈,平时都是夫妻商量,现在他不敢告诉妻子实情,也没有可以商量的人,无助无望,内心绝望、恐惧到了极点。婆媳关系十里八村都令人羡慕,张新文也不敢告诉父母,又体弱多病,心里不能承受,又拿不了主意,反而增加了无端的心事和压力。
张新文很焦灼,犹豫半天,给大舅哥祥奎打电话说:“香秀这半年身体都不好......”张新文有些哽咽,极力控制的情绪又崩溃了。
对方听出异样,追问道:“我现在没事,你说,是不是你们闹矛盾了?直接说,香秀到底怎么了?”祥奎知道妹妹夫妻和睦,生活阳光,一心用在勤劳致富上,他羡慕也由衷地祝福妹妹找了个好婆家好丈夫,张新文虽然家庭不富裕,但齐心协力温饱没有问题,关键一个家庭最怕得不是贫穷,而是内杠消耗,家和万事兴。
“白血病,市医院诊断的。”张新文带着绝望的哭腔。
“谁!白血病?”祥奎问。
张新文万念俱灰,又好像祈求奇迹,他喃喃地说:“香秀,在市医院,血液科检查出......”
对方沉默了半天,说:“别着急,去省城肿瘤医院确诊一下,我这就回去,明天到。我这里有点,也不多,先转给你,咱再想办法.......”
张新文说:“我买了省城的车票,你不要着急,我带你去,也许不是,不是更好,是的话砸锅卖铁也要治。”
“我明天到,你们等我,我们开车一起去......香秀知道不?”大舅哥问。
张新文答:“没告诉她,谁也没告诉。只是身体没有力气,有半年了,看了西医和看了中医,表面上看不出来,能走,也能吃饭。到省医院有结果,我再告诉你。”
祥奎也六神无主,他见多识广,但知道血液病有的可以吃药长期维持生命,就如同,格列卫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只要有办法就好说。但又听说白血病有很多种,但愿是能治疗的这种,他不停地祈祷上苍保佑,这个刚见起色的家庭不能遭遇不测。
张新文取出来这几年的积蓄,能想到的都凑出来,一共八万七千九百二三一毛五分。还有三万块死期,是给父母养老用的,银行卡是香秀交给公公的,以备不时之需吧。
香秀对张新文说:“这又不是什么大病,在家能看,去省城干嘛,啥都贵。”
张新文说:“现在交通方便,咱也看了半年了,省城权威,去了就不会东想西想,对症下药,安心看病。并且这几天也不忙,我们都没去过省城,就当旅游了,以后儿子去大城市读书,咱提前看看。”张新文也不知道自己强颜欢笑表露的表情如何。
妻子点头同意,把身份证、医保卡等各种预测等用着的单据都带着。张新文渴望一场虚惊,装作一副若无其事得样子。
二 进城
临走只告诉父母说:“市医院检查说是造血功能障碍,不是大问题,去省里检查一下就没心事了。”
母亲凌晨四点就起床擀面,张新文碗里是荷包蛋,媳妇碗里的煎蛋,这都是两人最喜欢吃的。母亲按儿子说的时间,喊起来夫妻两人,把面摆在饭桌上。父亲把儿媳给的银行卡塞到儿子手里,说:“这大半年了,孩她娘到底啥病,省城医疗条件好,快点去吧,没病更好,有病就在哪里治,看好了再回来,我们看着成成......”
邻居锅饼二叔开三轮车把两人送到镇上,坐中巴车到市里,从市里坐高铁,不到三个小时就看到了省城。
路上妻子对张新文说:“你给我说实情,我也好面对......我心里有数,如果不是要紧的病,不会去省城,如果真的很严重,就放弃吧。”
“如果等.....”他偷偷告诉祥奎的事情,感觉自己说漏嘴了,赶紧弥补道:“如果咱买了车,五六百里的路也不算远。现在有医保,咱还有商业保险,不用担心,对症下药就好。”
张新文心里清楚,两人都有意无意地躲着对方的目光,回避着敏感话题,生怕刺伤了对方。
两人结婚四年,儿子两岁半,儿子乖巧聪慧。两人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大事小事都商量着来,其实妻子也有意做丈夫的后盾,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有互补,互相倾慕,互相成就,夫唱妇随。齐心协力,其利断金,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一心都为了这个家。
两人曾尝试租田种瓜果蔬菜,也做过鸡鸭养殖。商量着,憧憬着美好未来。香秀说过,等有积蓄去城镇开个小饭馆或摆个水果摊,有了经验弄个门市等等。自己没读大学,总是终生的遗憾,用一切办法让孩子在城镇读书,读好点的学校,给他所能给予的最好最大支持。当然能父母接到城里,不再这么辛苦。一家人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
张新文想着妻子已经知道,但依然和自己一样在求证。他几天晚上辗转反侧,幻想着奇迹,祈求着上苍也埋怨着神灵,他们在等着渺茫的万一。
中午,到达省肿瘤医院,进进出出和赶集一样,门口各种车辆塞满了路面,他内心庆幸提前让在这里打工同乡也是高中同学大鹏挂了黄云超专家的特需号,大鹏在医院门口交代说:“这是最好的医生,号很难挂。我老婆二姨也在这里看,或许没什么事,我请不了假,不能陪你,等检查完,有什么情况,你再给我打电话。”张新文千恩万谢,转过去三百块挂号费,大鹏有交代了一些看病住院的注意事项,两人挥手道别。
张新文也打探黄医生口碑很好,是省肿瘤医院的权威,大厅里张贴着他的介绍。来了就要请最好的专家,彻底地检查。
但又打听到很多检查都不能今天完成,检查了也不能出结果。张新文让妻子在医院排着队等着检查。他算着时间,在医院对面银行取了一万块钱,分了一千装进牛皮纸信封,但感觉少,又装进去一千,这是为医生准备的红包,他听闻要想医生看得认真或用心做手术,都要塞红包。他也不知道这些多还是少,心里想着尽心意而已,多了就多给,少了就少给,但愿能心想事成,一切顺利。
张新文询问了旅店,今天是回不去了,如果明天没事就带妻子在省城转转,给老人孩子买些稀奇物,如果.......他强制自己不要去想不好的事情。小旅馆八十块一晚,房间只容得下一大床,两人挤一下也可以,不行自己睡床下,倒也干净清爽,店老板说:“这一片都是看病的,没病谁来这里。不信你去转转问问,我这里是最便宜了,我家里也有病人在里面,是良心价,现在不定,晚一会可能没有了,我看大哥也不容易,你给五十吧。这个小板凳你拿着去排队,用完了再还回来。”
黄医生门前排起来长队,张新文让妻子坐下来,他很感激旅店老板的帮助和同情。心里忐忑不安的怎么把红包送给黄医生,不停地触摸装信封的口袋,东张西望地期盼黄医生诊室没人。他从小到大除了彩礼之外也没给人这么大的礼,找村长盖公章送过烟,就当走亲串友送礼吧,他犹豫不决,又踌躇满志,手心里都出汗了,打定主意要送出去,能保佑妻子无忧也值了。
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论到叫妻子的名字,诊室没有其他人,张新文刚想往外掏信封,黄医生抚了抚口罩,面露笑容说:“实在不好意思,坐了两个多小时了,坐下来稍等,我去一下卫生间。”
张新文知道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没给妻子商量,也不想让妻子知道,认为卫生间是个不错的地方,万一中和诊室有监控,就害了人家。他急急跟着黄医生到卫生间,看没人,就边把信封拿出来,往黄医生裤兜里塞。边说:“我是下面的农民。离这儿五百公里,请您关照......”
黄医生阻挡塞来的信封,说:“你装起来,不然不给你看了。”
张新文不知所措,额头冒汗。
黄医生关上蹲坑门,方便完,出来,看张新文还试图送红包,就说:“装起来,我这里不兴这个,你农村的,挣钱不容易,我看看片子。”
张新文把钱装好,才出来,跟随黄医生返回诊室。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是真不要,还是嫌少,但黄医生的态度给自己一颗定心丸,人家是真负责。张新文安慰自己,世上还是好人多,旅店老板,这黄医生,都是好人。
黄医生很认真地看了市医院的片子和诊断,看了一眼张新文说:“让你妻子先在外面等一下,我开了单子给你。”
香秀出去,把门轻轻关上,黄医生说:“已经很明显了,你们市医院没条件做骨穿。这里其他都不做了,明天一早只过个骨穿,进一步看结果......”
“感谢黄医生,我......”张新文又试图拿出来红包,黄医生用眼神制止着,说:“你妻子还不知道?这些钱留着看病,等骨穿结果出来,告诉她,好积极配合治疗。”
黄医生拿着骨穿结果,对坐在面前的夫妻说:“M5型,白血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成功的案例很多。心里不要有压力,多了解这方面信息。条件好,去北京和天津......咱这里也很权威,如果住院,我现在就给你们安排,明天一早办理住院,检查费纳入医保报销。”
香秀脸色苍白,故作镇定地听着。张新文搀扶着妻子出了诊室门,坐在对面的长凳上。他又返回诊室,诺诺地问:“住院吧......要多少钱?”
黄医生示意面前的患者稍等,边开单据边说:“一般化疗三个疗程进行移植,前期化疗如果顺利花不了多少钱,配型成功,三十万进仓......”
晚上,张新文把结果告诉了大舅哥,祥奎说:“秀,告诉我了,她不想浪费钱了,你劝劝她,我去做配型。”
张新文说:“医生开了住院单,明天一早住院,先化疗一个疗程再看。”
“好,我后天到省城。告诉她不用担心钱的事情。”
化疗两个疗程,香秀气色好转,她执意要回家,为出院的事情,两人第一次争吵。张新文担心情绪会影响妻子康复,拗不过,就顺着她。
大舅哥配型半相合,岳父母年龄大,孩子太小都不适合配型,自己配型不成功。黄医生说半相合也能移植,但没有全合得好,血缘关系的人没有供者,已报备,如果有谁需要自己配型,张新文愿意交换,但需要等。
张新文知道妻子心疼钱,他不想让妻子看出院单据,自己的八万加上大舅哥给的五万,现在还剩四万多,当然还可以用父母养老的那三万,并且还有二十万太平洋大病保险的钱还没有报,不过用完了就没有后续的费用了。
黄医生对执意出院的他们说:“能去北京更好,不能去就在咱院里诊断。市医院血液科的张主任是我的学生,外地治疗回家康复,去你们市医院化疗,离家近,方便,也节省,我给你写个条子,留下电话,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三 抉择
“能在大城市看病,你们都不离不弃,我已经很知足了,知足才能常乐,我们回家保守治疗。”妻子说完就一言不发。
张新文偷着擦干眼泪,偷看妻子却一脸镇定,没有眼泪,站起来头也不回径直向车站走。
到家,父亲一个劲地问儿子:“这住十多天,这到底咋啦?秀头发咋掉那么多?和以前不一样了?你说了咱一家人面对。”
“让您生气啦?”
“不爱说话了,吃饭也少了。我心疼啊。”父亲眼泪都掉下来了。
张新文也把妻子并且告诉了父亲,父子把嘴里的旱烟轻轻地放在脚下的地上,自语道:“咋这病?咋这病?......”
母亲看儿子和媳妇的神情,看老头子从来没有过的愁容,不敢问,躲到灶台流眼泪,自言自语道:“咱命咋能孬,咋摊上这病......”
父亲起身,腰弯得更低了,走到厨房,擦把眼泪,叮嘱老婆子说:“不能哭!眼泪也不能掉,让孩子看见.......”
母亲怀里抱着年幼的张成,强忍着哭声,低声说:“刚好过一点就这样?又孝顺,又能干,穷人不能好......这老天爷看不见?我的儿啊,咱咋这么命苦啊......”
“你是不是记不住!不要哭,你让媳妇咋想?”老头子抡起来手,吓唬妻子。
祥奎电话里告诉妹夫说:“我朋友联系到了北京的专家,血缘关系的半合其实相当于全合了。北京人民大学附属医院移植比较好,全国最权威,这边可以借三十万。”两人商量好一周后去北京。
第二天,张新文拿了妻子身份证、保单和诊断材料去县上办理保险理赔。
刚离到半路就接到锅饼的电话:“文,你快回来吧,孩他娘跳河啦.......”
众人把妻子打捞上来,已停止了呼吸,身体慢慢僵硬。父母哭得天昏地暗。张新文恨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妻子寻短见,他狠狠往自己脸上打巴掌,边打边自语:“咱有钱........有钱.......我无能,我无能......”
“以前没听说过这病啊,现在多得很,市医院都住满了.......哎,这是怎么啦?”
“多好的媳妇!又孝顺,又能干,没有不说她好的......都是命啊......”
“不是说一直吃药就不会犯病?印度卖过来,不贵。”
“不是一种病,这是绝症.......”
“这病看不好,南边李庄的他二舅,也是这边,表哥骨髓移植了两次,前前后后四五年,花了好几百万。”
有人问:“那能花那多钱,合作医疗能报销不是能报销。”
这个答:“公家报销是封顶的,城里多,农村少,就是报销后自己出了两百多万,咱庄稼人到哪弄这些钱去?他二舅移植后感染,一次化疗就十多万。”
众说纷纭,把张新文家的悲痛布满了大街小巷,弥漫于天地之间。
张新文也在卧室看到了妻子的留言:我舍不得你们,在这个家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如果能相伴终老那是天意,现在老天爷收了我,把儿子留下陪你,把孩子培养成人,也是我生命的延续......省肿瘤医院,我听见了你和医生的对话,也咨询了住院的病人,这就是一个无底洞,谢谢你的不弃不离,我只是提前走.....邂逅以后的世界,不要错过......”
处理完妻子的后事,把保险理赔都拿给了岳父母,他们不要,众人大哭了一场又一场,岳母说:“苦命,走了少受罪,这些钱留给成成吧......”
张新文知道岳父母害怕孩子受苦,就给岳父母表态说:“我打算把孩子带到省城,边打工边供孩子读书,现在有政策,把孩子培养大,以慰藉香秀在天之灵。”
父母也知道自己带不好孙子,耽误了孩子。母亲担心后怕,父亲开明,说:“万事开头难,总要开个头,走出去吧,不然祖祖辈辈还步后尘。”
父亲支持把孙子到省城求学,父亲对张新文说:“在城里读书是香秀的意愿,要读咱就读最好的,咱家祖祖辈辈是没出过农村,孩子她娘没路了,才走这一步,要是思想开化,也不至于。你爷爷当年闯关东,如果不是你我奶奶胆子小,也不至于半途而非,这和当年你爷爷南下一样,都是长辈栓着脚。从咱这里,放着胆子走路,实在不行回家,有土地就有吃的。剩下钱就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材,不能辜负了香秀,城里花花绿绿不是咱的,只有成成上大学才是咱的。”
母亲也说:“要不等孩子长大你再找?不能让孩子受苦!”
父亲训斥老太婆,说:“妇人之见,没心没肺,哭哭啼啼,又婆婆妈妈,孩子去创事业,孙子去求学,这都是有奔头的事情,再说咱还看着家。”
张新文说:“我拿着香秀留下的二十万多万,家里三万留着你们养老,我也没有后顾之忧。这点钱在城里首付都不够,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你们放心吧,除了努力赚钱,就是陪儿子读书,再闯一次关东。”
四 希望
二零一五年,张新文带着儿子租房于省城人民路栗树巷,三年后就读于旁边的盘龙小学。张新文感悟心得:有理想就要付诸于行动,万一实现了呢在这里读书,对于一个外来务工者来说,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
这些年,张新文已然尝试了摆摊、水果批发、装潢装修、销售等等,都没有赚到钱。因出生、成长及环境等所限,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试错的机会,没赚钱,也没赔钱,除了两人地开支,一个子都没存。不过,手里还攥着本钱,这是自己的底气。这里收获就是儿的成长,顺利读了旁边的盘龙小学,在学业生成了城里人,并且表现出异常的聪慧,智商和情商很是出众,这不是自己的表扬,而是恩师的评价。
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黄老师私下里对张新文说:“孩子极为主动,懂事得让人心疼,很有天赋,天赋异禀绝不夸张,我不相信天才,但我看到了天才。虽然不让排名,我可以告诉你,成成年级前三名,不要到处说。”
张新文感谢老师的培养,千恩万谢,儿子能遇到贵人,他失眠了好几天,在梦境里告诉妻子儿的幸运成长。
黄老师对张新文说:“我教书三十五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届,为了成成,我送他们毕业,会当做自己的孩子教授。你们家长也要舍得投入,我说得是时间,该陪伴得要陪伴,有几次家长会一个人都没来。”
张新文将自己家庭、妻子的遭遇和孩子的一切告诉了黄老师。
黄老师心生同情,时常接济这对为梦想而努力得父子,挣脱桎梏和禁锢需要用气,更要持之以恒的行动,任何一个砥砺前行的人都值得尊重,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黄老师把家里孩子不同时期的衣服、鞋子,平时也有意收集一些,包括书本及复习资料都逐步地拿给张成。张新文用努力,儿子用成绩回报着知遇之恩。当得知黄老师儿子考上了哈工大并且公费留学。张新文更是对黄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说人有前世今生,这黄老师家族前世积了德了行了善。自己替妻子赎罪,教育儿子行善积德。
三年以优异成绩进入师大实验中学读初中,今年以全市前两百名成绩考入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九年来,张新文没有送红包,而是把黄老师当做了亲人,家中自家田地的花生、芝麻、绿豆,拿些来送给黄老师。
父母知道孙子遇到贵人相助,在家堂屋供桌上为黄老师立生祠,日日祝福,逢年过节都供拜这尊活菩萨。
现在又以全市前两百名的成绩考入师大附中,这是全省高中的魁首。
正如黄老师所说:“成功是阶段性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的成功,积累和成就最后的成功就顺其自然了。”黄老师还说:“成成这孩子心地善良,不会差,上大学,你没有能力,我供。”
张新文虽然步履艰难,但随时被感动,如这知遇之恩的黄老师。如接受外卖的客户,雨天给送把伞,迟到一会也能了等等等等,这都是生活的用气和动力。
张新文很想在这里买个房子,给自己和儿子都有个家,中国人的理念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自己的家,不然心永远是漂泊的。
但是花钱的地方很多,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孩子心性未定,人家孩子补课,咱也要准备着,万一孩子需要。
父亲心疼儿媳,牵挂孙子,积劳成疾,一命呜呼,至死都没有儿媳留在卡里的一分钱。母亲越发孤独,但能自理,他记住老头子叮嘱他的话:“不能让儿子分心,成成是咱家的希望,不让孩子牵挂。就是给他们最大的支持。”
每当儿孙打电话,母亲都会说:“我能吃能动,没事就不要回来,收了七十八斤棉花,让打成棉。收了六斤芝麻磨了香油,十五斤黑豆,没打农药,上得土杂肥......他姥娘不要,你爹走了,我也去不了,也不会邮寄。大鹏回来,有人去省城,我请他们捎过去,咱没钱给人家,不能忘人家的恩情。”
张成平时话不多,感觉也少有朋友,黄老师说过成成人缘很好。张新文没时间陪伴,也很少说教,主要是因为自己不会教育,也害怕触动孩子脆弱的神经。自律的儿子能找朋友在一起玩,张新文很欣慰,有些烦恼能和朋友说说也算一种解压。平时在家与儿子相遇,不是读书就是做作业,虽然说希望儿子努力,但也要劳逸结合。
张新文把金额写好,输入密码,显示余额不足,一连试了三张卡,都是如此,信用卡又不能支付。他不想动妻子保险赔付的钱,这些年都没动,钱放在另一张卡上,连手机都没有绑定,是留给儿子上大学或者给儿子娶妻用的。
给儿子交完学费和住宿费,已经月光,这个月还没到工资结算的时间。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连个好父亲,好儿子都不是,更不是一个好丈夫,但其实自己有钱,只是不能动,不能让儿子感觉太贫穷,不利培养儿子的自信。
夏天的雨,随心所欲。打在脸上,连同眼泪一起滑下来。斑驳陆离的灯光,陪伴着永不停息宣泄的城市,孤独得只有自己。
张新文有时候很失落,无论怎么努力都一无所有。有时候又感觉很满足,懂事优秀的儿子,妻子留下了自己的底气也是动力。看见儿子的成长,生活就有希望。
张新文给儿子说过:“要劳逸结合,不能学傻了。”
初二的张成说:“不学才傻,古代咱这家庭都没有机会读书的,国家和平稳定,长治久安。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学生时代是赶超的最好时机,从夹缝里冲出去,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无产阶级失去的是枷锁,得到是全世界......”
他只知道儿子喜欢看书,却低估了儿子心智的成熟。狭小的出租屋,几乎全是书,自己也想看,只是没时间,能为儿子提供看书保障,这也是自己的能力。
张成对父亲说过:“我要考军校。”
“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军校警校体检很严格。”张新文说:“你不用担心大学的费用......”张新文错开眼神,借故转身,都回避继续的话题,失去妻子是他永远的痛。他不想触动儿子的伤疤,自己一个人承受就够了。
张新文看了看时间,擦把眼泪,把眼眶的泪水努力地吞进去,感受着晚风冷雨的清爽和惬意,他要学习儿子的乐观和用气,很多时候,感觉自己还没有儿子抗压和有主见。
张新文又接了一单,今天他要赚够三百块,尽量多攒些钱,能够安个家。他很感慨,孩子需要陪的时候,自己没时间。或者以后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自己想着不去打扰了,父母一辈子想的都是孩子。
送外卖很辛苦,路上一直跑着,但比搬扛拉货物和工厂工相对自由。孩子大了,不用自己多操心,全神贯注地用在工作上,再勤奋一点,就能再多赚点。
干一行爱一样,一切都为了生存。张新文积累了好多行车经验,比如雨天绝对不能走盲道,突起的线都容易让电动车侧滑,更不能用力急刹车。两年前在穿金路和联盟路交叉路口,因垃圾油污流淌在非机动车道上,看见已经晚了,刹车侧滑,“哐当......咔嚓”前轮挡板撞烂,胳膊和大腿肌肉拉伤,一个月才好,所幸骨头没事。
张新文最享受华灯初上的城市,光线暗淡下来,灯光中千丝万缕犹如自的思念。他有时候恨妻子一走了之的自私,如果能替换,让她留下,自己走。
“她留下,或许她和我想得一样。”张新文问儿子:“如果你站在妈妈的立场上,你会怎么选择?”
“我也会和妈妈一样。”张成想都不想,继续说:“我的承受能力比你想象的要好,以后不必刻意回避。当然要分情况,除了生命以外的任何困难都有办法解决。生命决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家里的任何人都比自己重要。犹如为民族而战的革命先辈,生命抉择,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
张新文惊诧于儿子的成熟,张成还说:“为别人活?为自己活?要分时代和环境,不能一概而论,学会矛盾论和辩证法更能从容。当然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现在很多人的三观都归结为利益观,时代如何变迁,正确的世界观永远引领着我们前进。”
晚上十一点,张新文回到出租屋,儿子已在房间看书,看见父亲回来,说:“老爸,今天是黄老师请客,小学和初中的五六个同学,这是黄老师给您打的包,很好吃。”
张新文边打开饭盒,边说:“确实,比很多外卖都有食欲。改天我们也请黄老师吃顿饭。”
“不是一顿饭所能感谢的了,这你就不用管啦,我知道怎么做。”
儿子的话把张新文感动地落泪,他认为儿子得对,自己是感性的人,动不动就落泪。
张成对父亲说:“经、史、子、集,人文科学的书不说万卷,数千本我是读了。知识改变命运正在验证,但开阔了眼界和心界,改变了我的认知度,战胜了自我。发现生活的美,就如同学习一样,虽然有人说需要天赋,我认为要早醒悟和主动。幼儿园和小学可以不知道,但初中总要明白,自己以后能有什么,现在就需要做什么,不吃学习的苦,就必然吃生活的苦。知识的储备量决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选择。”
张成看着父亲瞠目结舌的样子,继续说:“我以前只和自己比,日知其所无,温故而知新。我清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得益于黄老师的引导,把我从迷茫引入了正确人生道路,相当于走了捷径。我理解了黄老师教导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和厚积薄发的实质。用上三五年或十年的时间,努力做成一件事,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有了自信,明确了目标,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