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西红柿法则》有感

2018-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自由飞翔蓝天

上周末老师在群里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我想吃西红柿炒鸡蛋。” 身为妈妈的我们,该怎么回应孩子呢?当时我漏听了,只听了第二天的小灶,听了很受启发,多么熟悉的一个要求,儿子经常对我说起,西红柿炒鸡蛋可以说是所有孩子的最爱,儿子也是无数次的让我烧这个菜给他吃,也教会了他如何烧这道菜,可是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却很少停下来思考如何回应孩子。

面对老师的问题,我的回答是 ,如果家里材料齐全,西红柿和鸡蛋都有,我就回答孩子:好的,妈妈给你做; 如果不齐全,没有西红柿,就会说下次吧,后面去超市买西红柿再做,如果儿子坚持要吃,那就他自己去小区超市买,或者是我去买( 如他在写作业的话) ,基本就是这样。

应老师的小灶核心是,先看到孩子的正当需求并给以肯定,当孩子说:“妈妈,我想吃西红柿炒鸡蛋”,妈妈给予及时正面回应: “好啊,妈妈知道你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又好吃又营养”然后在基于现实的情况来引发提问:“那现在没有西红柿,怎么办呢?”这个需求是孩子提出了的,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由孩子来负责,父母只是协助者和支持者,孩子来思考做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支持,同时这个念头和想法是他提出的,由他来负责,基于现实的情况来做决定。

这里面有两点很重要,孩子的需要和现实的情况。当孩子提出此要求的时候,我们如果直接基于现实来回答孩子,那孩子会失望和无奈的,孩子的需求被忽略了,没有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看见、支持和关爱。如果我们只基于孩子的需求来回应,把握不好,很可能把本应由孩子来负责的事情,父母给替代了,那就是溺爱了。

回想孩子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基本都是基于现实的回应,没有去先肯定孩子的正面需要,有时孩子坚持要吃,可能就会代替他去做了。

听了老师的小灶,让我明白 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先给予正面的回应,然后根据现实的情况,通过发问,让孩子自己来决定。生活中处处充满学问,好好跟随老师,模仿学习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