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觅书散文

冰火两重天的轮回

2020-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月薇凉

记得我刚到桂林读书的那一年,我一直住在19懂的504,那个秋天,似乎现在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我到桂林来的第一个秋天,第一次见到桂林的夕阳,悄无声息的慢慢地向山下落去。我起床不是很早,所以中午的时候不午睡,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我会搬一把椅子,坐在阳台上看书,秋日的阳光扑簌簌地撒了下来,偶尔的有风吹过。

桂林象鼻山

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问过我的室友,我说,我怎么似乎觉得这样的日子,以前我似乎就过过一次,他们笑了,说你做梦吧,还是你相信前世今生,我说没有,只是一刹那间的彷佛。

其实这样的感觉,以前一个女孩儿,给我说过,她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远嫁到了山东,那个时候我还在恩施,我记得她在咸宁打电话过来,顺便的说过这个事儿,她当时问我,你有过吗?

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准备考试,所以其实没有好多的时间来听我内心的声音,听到的都是大学如何的毁人不倦,那个考公务员呢,可是因为什么什么被刷下来了,那个找工作,结果工资太低,等等。而我,却埋头看着几本书,我不想那些事儿与我有关,尽管我也知道会有一天与我有关的,但是我希望晚一点到来。后来虽说不怎么理想,可是也还是来到了桂林,在那个秋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相信,人在很多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感觉的,会觉得这样的日子,你似乎以前就过过,如果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但是我深信,凝听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是会有这样的感觉的,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于回忆,而是来自于瞬间的仓皇,瞬间的不名来由的一种感觉,我相信从事艺术的人,或者是与文字沾边的人,应该都会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是来世今生吗?不是,这是永恒的轮回。

永恒轮回是尼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而且也是他关于人生哲学的十分重要的一笔,但是这个永恒轮回,我以为与宿命论没有一点关系。

关于尼采的永恒轮回的思想,海德格尔有过十分经典的解读,尽管海德格尔那么牛,人文学科要想或多或少的有点成就的话,都绕不过这个人,因为他的确是大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别人怎么说,我是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他将尼采的这样的观点诉诸到形而上学去了,尽管我也认为尼采建立了艺术的形而上学,但是我不同意他的体系就是对柏拉图体系的倒转这样的一个说法,当然也可能是我的修为不够,尽管我认为,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说出了那个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

春来花开

其实关于目前国内学者的解读,很多受到了海德格尔的影响(至少在我狭小的范围内所触及的是这样),所以海哥错了,然后也就跟着错了。世界公认的大师,会错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坚定的认为,很不幸,尼采所说的,还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在尼采的自传中《看那,这个人》中,尼采详细的描述了自己思维产生的情况。那是他在1881年8月间,他漫步穿越位于瑞士上恩加丁的席尔瓦普纳的湖边林地,在距苏尔莱不远的一块金字塔般兀立的岩石停住脚步,然后他感到了永恒复返的思想突然袭来,尼采感到这一刻彻底让他从不由自主的手辖制状态飞升到自由的境地,阿尔卑斯山六千英尺以上,尼采体悟到自己的思想和以前区别开来了,而这里尼采所说的观点就是后来出现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基本观点,永恒轮回,他认为这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肯定的表达形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思想,才有了查拉图斯特拉和超人的出现。

1882年,《快乐的知识》中的《行为的着重点》这一节,他描绘了这样的状态,我们来看一下:

加入恶魔在某一天或某个夜晚闯入你最难耐的孤寂中,并对你说:“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他会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无可言说的事情皆会在你的身上重现,会以同样的顺序降临,同样会出现此刻树林丛中的蜘蛛和月光,同样会出现在这样的时刻和我这样的恶魔。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停的转动,你在沙漏中,之不过是一粒尘土罢了!”你听了这恶魔的话,是否会瘫倒在地呢?你是否会咬牙切齿,诅咒这个口出狂言的恶魔呢?

你在以前或许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那是你回答恶魔说,“你是神明,我从未听见过比这更神圣的话了!“倘若这想法压倒了你,恶魔就会改变你,说不定把你碾得粉碎。

“你是否还要这样回答,并且一直这样回答呢?”这是你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你行为着重点呢!或者,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人生,均宁愿安于现状而放弃一切追求?

其实海德格尔,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那就是永恒轮回与虚无主义,永恒轮回与权力意志。

六道轮回

其实关于永恒轮回这样的一个思想,是一个宗教中的常见的思想,比如在佛教之中,就有这样的思想,灵魂不死,六道轮回。比如把黄教与佛教综合的喇嘛教就信封这样的思想,所以西藏的达赖喇嘛是可以永恒转世轮回的,也就是活佛。活佛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前一个达赖喇嘛挂了的时候,同时出现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前一个活佛的转世,但是如果同时出现了几生了几个怎么办呢?这个好办,把皇上拉出来,让皇上册封,皇上承认了的就是,而没有承认的就不是。佛教解释这个转世轮回是挺好玩儿的,他们说,人死如灯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点亮了别的灯,就好比是一排蜡烛放在一起,这支蜡烛灭的时候,我用这支蜡烛,点亮了另外的一支蜡烛,这支蜡烛是灭了,但是哪一支蜡烛燃了起来,而这个亮光大概就相当与灵魂,灵魂是不会死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挺好玩儿的事儿,就是佛教有一个教义,那就是法空、我空,这个事儿于是就麻烦了。因为法空、我空的话,那么转世的主题是什么?如果真有转世的主体,那么又从何谈起法空、我空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一样,但是这个问题还真的讨论过的。那就是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六世达赖不想做和尚了,想还俗,这个在西藏,对于僧人还俗就是一件大事儿,何况还是活佛呢,于是自然就掀起了一场大的风波,最后传到了康熙那里,康熙找了当时非常有名的佛学大师前来讨论这个问题,结果就出现了这么一档子事其实藏传佛教与中原的佛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藏传的佛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带到西藏的,然后又与本地的黄教想融合,最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佛教,也就是我们么现在所说的喇嘛教。而中原的却从唐朝开始就开始诉诸于内心的探讨,开始了禅宗的思想了,所以基本上已经不怎么相信转世轮回这一套了。

  关于尼采的永恒轮回的叙述,我觉得最为好玩儿的是张典,这个人好像是复旦大学的,忘记了,他在长安大学学报上面发表过一篇讨论海德格尔误读的文章,应该是2011年9月的,他说尼采的永恒轮回就是这样的,比如你那一个麻将色子,你丢七次的话,那么就有两次一定是一样的,而你丢十四次的话,你丢八次的话,有可能一个出现了三次,也有可能有两个出现了两次,总之就是一个概率的问题,而所有的事情其实在前面已经表现出来了,再玩不出什么其他的花样了。

花开花落,心中有定

  关于他的这个解读,当然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不过却真的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尼采的永恒轮回,应该说就是诞生于《悲剧的诞生》,比如他在《悲剧的诞生》里面有过这样的一个推论,那就是关于俄尔普斯秘仪的,他认为在这个秘仪传进来之前,希腊本土应该也流行过这样的一种思想,只是后来被忘却了,而在那个思想的影响下,导致了抒情艺术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而后来传进来的俄尔普斯秘仪,其实是类似于以前的那样一种思潮,导致了悲剧的诞生。而这其实就是一个轮回,也就是周国平所谓的“尼采的二元冲动”,也就是“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二元冲动”。

  永恒轮回的思想要出现的话,我以为必须要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价值这个东西受到了怀疑,比如佛教的思想与尼采的思想,佛教的思想出现永恒轮回的这个东西,他们其实是将价值悬置了,人生是苦的,主张禁欲,主张成佛,但是对于生命的本身的价值问题,我以为他们是没有探讨的,他们探讨的只是生命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而尼采的时候,是基督教影响逐渐的消除,在这个时候,他需要一种新的价值,因此他也提出了永恒轮回这样的一个概念。

  尼采的永恒轮回,周国平说的很多,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在《永恒轮回与命运之爱》中,周国平详尽的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不过他认为与强力意志不可并存,我认为这个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这种永恒轮回,也正需要强力意志来证明。

  他分析了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出现的三次,认为人生正是因为悲剧性,和永恒轮回,所以才需要价值,才需要谎言,才需要艺术,才能够活下去。看似结构严谨,逻辑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前提错误,所以结论也自然就错了。

  就人生来说,其实尼采也认为人生是一个二元的冲动,是冰火两重天的轮回,人生无非就是两种形式,痛苦与欢乐。痛苦的时间多于欢乐的时间,这就是人生的状态,所以在痛苦中我们需要醉,在欢乐与高兴的时候,我们需要静观,其实这也对应了日神与酒神的二元冲动。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不能定型的,必须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一个不断的创造的过程,这也问题就很明了了。因为我们在这个人生的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二元冲动的因素是不会改变的,因而在很多的情况下,围绕着我们的,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或者说是似曾相识的。而指导我们的人生一步一步的自我完成的其实就是强力意志,怎么可能与强力意志不可并存呢!

马丁·海格德尔

  而海德格尔,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之诉诸于世界本源问题来解读了,其实我以为这个是尼采的思想中所没有的。因为尼采的推论,其实也只是为了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来解读悲剧的诞生,而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所以诉诸于存在来思考这个问题,只能说,其实他解读的尼采已经就是海德格尔了。当然即使这样他还是一个大师,但是不是一个学者了。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往返与冰火两重天之间,要么欢乐要么痛苦,就是这样的一个永恒轮回,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整天会无所事事,一个拼命挣钱的人,永远在拼命的挣钱,一个看重感情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为感情所伤,这就是永恒轮回,这就是生命。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有相同的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是啊,其实,即使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不幸,其实在很多的程度上,也是相同的,这是由他个人所决定的,一个人,只可能是这个人,而不可能是别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