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是什么?年是…
1
小时候,年是幸福的期盼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快到过年的时候,妈妈会去镇上的几家服装店铺转啊转,有时候带上我和哥哥,早早地就给我俩置备新年的衣服鞋子。
每次衣服鞋子买回来,我俩总是偷偷地打开立柜看看,再高高兴兴地合上。
在临近年根的时候,爸爸总会去买些花生、糖果,再割点肉、买块排骨,放在院子里或者比较冷的屋子里,准备过年。
那个时候,每天掰着指头数,离过年还有8天了、离过年还有3天了…等啊等,等啊等。
终于等到了大年二十九,由于我家开着小卖铺,这个时候就不再开张了,妈妈说“一年到头终于可以歇歇了”(可是有好几年妈妈都是到这个时候就感冒发烧,忙的时候硬撑着,一放松了身体就支不住了,过年也是躺在床上度过)。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上午是贴对联的时候,爸爸会跟叔叔他们早早地熬上浆糊,我和哥哥、堂哥作为家里的“男子汉”,也非常愿意也是必须参加贴春联这项活动。先是贴每个屋子的门,然后贴院门,再到照壁,再到井盖等,贴完了到处可见的红色,立马增添了喜庆的味道。
到了晚上,大年三十吃饺子、看春晚,一家四口紧紧地围坐在一起,手里端着饺子眼里盯着电视,那个时候春晚的每个节目几乎都看,因为上厕所没看到的也要问问其他人刚才演了什么,直到眼睛熬不动了才不舍地又充满期待的睡去。
再醒来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了,我总是感觉一睁眼大家好像都起来了,我想到要穿新衣服开心的不得了,嚷嚷着“妈、妈,我的新衣服、我的新衣服”,妈妈把早已准备在一旁的新衣服拿给我,我以最快最快的速度穿上,再穿上新鞋,赶紧到地上走两步、去镜子前面照照,再跑到院子里跳跳,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由于一年中这是仅有的一次穿新衣服,所以穿的格外仔细,生怕弄脏了。
吃过早饭,我会跟着哥哥还有堂哥、堂姐一起去给长辈们拜年,正儿八经地磕头、领压岁钱,一块、两块、十块、二十的都有,这个压岁钱被四个“小人”紧紧地揣在兜里,但也就揣一天的功夫,晚上睡前是要交给妈妈的,美其名曰由妈妈来“保管”。
2
长大后,年是久违的团圆
成年了,上大学了,除了暑假就是寒假了。
过年之前,喜欢与交好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约起来,一起去看看班主任,或者一起爬爬山、吃吃饭,也有的打打牌。
进入腊月,妈妈也去买新衣服,多是按照我俩的意愿去买,但是我好像已经没了小时候的那种期待。
大年三十,由于早已搬到县城住了,我会跟爸爸、哥哥一起坐大伯的车,回到家院子里把对联贴上,村里的房子虽然不住人了,但是对联和烧香两件事是从来不会耽误的。
除夕夜,我们一家围坐在电视旁,有说有笑,欣赏着节目,但已经不是每个节目都必看了,小品和相声成了重点节目。
大年初一的中午,妈妈会使出浑身解数,整出一桌丰盛的菜来,有鸡有鱼有排骨有丸子…中午这顿饭是很认真的,爸爸还会倒点酒,偶尔我和哥哥也陪着喝一小杯。爸爸拿起筷子准备吃的时候,妈妈会用手中的筷子敲爸爸一下说“埃,还没有说话呢就吃?”妈妈逼着每个人说两句。
爸爸简单说两句,我和哥哥也祝爸妈身体健康、互祝学习进步,妈妈最后则像是早已准备好的一样,对每个人都挨个祝愿一遍,最后“祝我们全家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好”。
以前我一直觉得,吃饭的意义大于“讲两句”,现在想想,这“讲两句”中包含着妈妈深深地祝福憧憬和希望,一年之中就讲一次,而这讲一次的祝福意义就显得特别重大,那是妈妈的爱、那是对外地求学孩子深深地祝愿。
后来我和哥哥参加工作了,由于工作原因,我俩都很少回家,偶尔回去一次,团圆的意味就更重了。每次我俩不回去的时候,爸妈在家过年都很简单,年货也买不了多少,总说“吃不了”。而当我俩有一个人回去的时候,家里就很隆重了,好像年是给孩子们过的不是给他俩过的。
3
成家后,年是深深的思念
现在我和哥哥都各自成家了,也都有了孩子,大家中有了小家。
去年因为疫情也因为宝宝出生,我和爸妈一起过的年。
今年,本来打算把爸妈接过来,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哥哥的单位封闭了不能回家,爸爸在老家也不让出省,妈妈在北京给哥哥看孩子,第一次一家四口四个地方,彼此更多的是想念,这种情感在妈妈身上体现的最明显。妈妈每次电话聊天都想在电话里多表达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只是每天在家庭微信群里问好、祝愿,她肯定很想爸,更想我和哥哥。
自从工作后,我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最近有两三年没回去了。现在才发现,越是回不去的地方,越是思念。到了过年的时候,就特别怀念过去跟家人一起回村里贴对联,怀念在村里转转、在街上走走的时光,想闻闻家乡的味道、泥土的芳香,想看看家乡的山、家乡的树、家乡的人,可是那是近在咫尺却又遥远不可及,那里有我满满的思念。
现在有了孩子,在异地有了自己的家庭,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但是年味还得传承,仪式不能丢、传统不能丢、亲情不能丢。
祝愿全天下的爸爸妈妈永远身体健康,祝愿所有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祝愿岁月可期、人生值得,年年皆胜意、岁岁常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