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变化真的可以很大
我今年40岁,已经财富自由,看破人生。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在我35岁那年开始,当时因听了一个喜马拉雅上某个财经老师的音频,觉得他讲得不错,买了他的课,听完后就开始了股市投资,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价值投资之路,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的理念更是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路摸着石头走来,让我愈发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除了看完一些辅助读懂财务报表的书籍外,还看了经济学,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等各领域书籍。可能我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所有知识加起来,还没这5年学得多。
区别就是我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惑,儿时读书是被赶鸭子上架。所以现在我也不逼孩子读书,读书靠的是引导,逼是没用的,彼此浪费双方时间而已,而且学校教的知识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得自学。
其中“投资”就是,投资为我打开了终身学习的大门,做投资,一开始以为是金融,后来发现其实是经济,研究经济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政治,研究政治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历史,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哲学,研究哲学的时候发现还要研究心理学,数学等等。因此它会引导着你看各种书籍,现在的我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和以前的我判若两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真没有错,黄金在哪?——在股市。股市是我一生玩过最好玩的游戏,比我以往玩过的任何游戏都要好玩,进入门槛极低,但是想玩好,门槛是所有行业里最高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专家和科学家在里面赔得底朝天。
不然我也不会被逼着看这么多行业的书籍去尽可能的寻找正确答案。股市是提款机还是收割机,就取决于你的认知和三观,而能改变认知和三观的东西除了失败教训外,只能是读书。游戏的目标就是把它变为提款机。怎么变?答案在书中,自己去寻找。
现在的我可能是懂得太多,人也变得有些孤独,不想应酬,不想和朋友一起瞎吹瞎聊,可能思想境界不在一个层次了,当然彼此聊聊生活,我还是满愿意的。哎,无敌是多么的寂寞,还好生活中有书陪伴,看书能让我觉得和已逝的大能及在世的牛人对话。
然而回顾我35岁以前的平庸,就像刘德华歌中的“笨小孩”一样,我记得在我读小学到高中的时候,成绩属于中等偏下,没考上好的初中和高中,玩得好的同学就几个,都是班上的差生,还都是因为游戏认识的,我是属于老师和同学们记不住的一类人。
后来考上一所五本大专,在里面玩了三年电脑游戏。现在之前的同学都不联系了,也从来没开过同学会什么的。虽然那时的我渴望交朋友,渴望社交,但是命运偏偏让我不能如愿。现在认知提升后,反而不想社交了,感觉无用加浪费时间。怎么也想不到人生思想的改变会这么大。后来我读过曾国藩传后,发现曾国藩也是这样的可塑性人才,只是他的两极变化比我还要大得多,下限和上限都远超我N倍。
之后大专毕业后,我因父母的关系,自己创业做了点小生意,运气不错,赚了点小钱,但是钱存银行觉得烫手,于是投资了几个朋友创业,一路连亏,最终投资款全军覆没。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正因为这次投资失败,我开始反思,也就有了第一段喜马拉雅听音频解惑的起端。
我只是写出了个人经历,决不是打广告和推销产品什么的,如果有同样的高手,也欢迎一起来交流。如果有需要解惑的,我也尽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