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读书

心读《老子》|18.青青翠竹,无非般若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22人  之衡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义】

        天地万物,本就有它自身运作的规律,这规律就是“道”,就是“自然”。可是我们却总是自作聪明,用尽了智巧,却违背了天性。大道因此被我们毁坏。

        所谓的仁义,其实只是大道毁坏后的产物。人活着,如果需要天天标榜仁义道德,那么,只能说明,我们的世界恰恰最缺乏仁义。

        活在“大道”之中,就像我们活在清爽的空气中一样,当空气充盈,人就感觉不到空气的作用。活在“大道”之中,就像鱼儿活在澄澈的湖水中一样,当湖水丰沛,鱼儿就感觉不到湖水的存在。

        所以说,人要是活在“大道”之中,就是全然活在完善的道德天性之中,如此,又怎会知道什么叫仁?什么叫不仁?什么叫义?什么叫不义?

        人失去了道,便失去了真正的智慧。我们变得机心深重,灵性蔽塞,随之而来的便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同样地,当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反复强调孝顺与忠心的时候,恰恰说明了,家人与家人之间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和睦,国家内部也变得异常昏乱。

【心读】

1.

        老子的智慧是深刻的,他和儒家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儒家认为,国家之所以混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了道德,所以他们才大力提倡仁义。但是在老子看来,不是因为没有道德,社会才动荡不安,而是因为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才缺乏了道德。

        因此,在老子的眼中,儒家的哲学犯了因果倒置的严重错误。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把结果当成了原因,又把原因当成了结果。当我们面对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时,我们常常说,你让我看见,看见我就相信你。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看见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可以看见。你相信一个人,你就可以因为这份相信而看到他的智慧,看到他的善良,看到他的改变。

        同样地,不是因为这个世界足够美好,我们才可以快乐。而是因为我们快乐,这个世界才如此美好。这就是心的力量。不是世界影响了我心,而是我心创造了世界。心是因,世界才是果。

        当我们的心性有了这样的觉悟,便可转迷为悟,转染为净,转识为智。“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心变了,世界也就变了。

2.

        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这个“伪”,今天我们解释为虚假。但“伪”的本意,是人为。这一点,我们从这个字的结构就可以看得出来。道家强调的是“自然”,是“本性”,是“真”。在老子的眼中,真与假的对立,就是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凡一切人为之事,都是阻碍,都是困扰,都是虚妄。所以,老子才说要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就是合乎大道。

        庄子作为道家的继承者,也极力提出“顺其自然、活出真我”之说。他说,对于一匹马来讲,蹄可以践霜踏雪,毛可以抵御风寒,饿了要吃路边的野草,喝了要喝溪边的清水。它开心的时候,无拘无束,翘足而陆,这就是马的真实本性。可是,被世人所称道的伯乐却要驯马。他给马烙印,削蹄,剪毛,用绳索套住它,把它关在马棚里。这样的做法,就是剥夺了马的天性。

        在道家看来,人不要刻意地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要体道而行,这就叫“马弃伯乐而生,人守本性而活”。人按着本性而活,即是真人,就是可以用心若镜,无执无着,只是以真实观照万物。

2016.12.8


心读《老子》|18.青青翠竹,无非般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