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公主李孟姜的墓志是怎么给自己贴金的?
话说古人写墓志时爱贴金,已不是新闻,早在北魏时就有人明确指出这种墓志贴金的现象了,《洛阳伽蓝记》中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生时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尽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皋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辞损实。”
一个人活着时不过是中庸之辈,但他死后碑文墓志里无不搜罗尽天地之间的大德,和活着的人所能办到的各种好事。如果这个人是君王,那么就能与尧舜相抗衡;如果这个人是臣子,那么就与伊尹有着相同的政绩。所谓活着时是大贼盗跖,死后却能粉饰为伯夷叔齐一样的人物,这些都是在借助虚妄华丽的辞藻损害事实真相。
到了唐朝,因为写墓志的润笔费特别丰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墓志铭的执笔人也就不能不为逝者粉饰贴金,乃至颠倒黑白、无中生有了。唐朝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就曾针对这一现象批判道:
“今近代碑稍众,有力之家多辇金帛以祈作者,罹人子罔极之心,顺情虚饬,遂成风俗。”
尽管唐人墓志爱贴金的事实有目共睹,但当真仔细阅读这些墓志,某些人的脸皮之厚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接下来,敬请欣赏唐朝墓志之脸皮比城墙拐弯还要厚。
临川公主李孟姜篇
《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并序》:天后孝彻明神,哀缠圣善,仪形万国,感动四方,阴阳献惨,天地变色,公主创题嘉颂,光赞坤规,援笔斯成,排阍进上,调符金石,思激风霜。天后览奏兴哀,披文警虑,亲纡墨令,奖喻殷勤,圣札冠含章之文,英词助王姬之德,求之遂古,乃絶其伦。又天后曲降阴慈,载隆神泽;翰垂八体,诗备五言,装成锦鄣,特赐公主。阐扬嫔则,盛述秾华,密勿承恩,皆此类也。
临川公主李孟姜,唐太宗第十一女。
咸亨元年武则天之母荣国夫人杨氏病逝,临川公主李孟姜为武后作了一篇文,那叫一个言辞斐然,武后观后心有戚戚焉,于是亲自属文与临川公主相和,并将诗作成册,下赐临川公主。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武后将诗制成册子赐给临川公主,也算不得多大的恩宠,毕竟只是个表面功夫,对于临川公主而言,实际好处一样也没有:
已经年近60且患有风疾的临川公主,之前得跟着驸马周道务在边关辛劳,现在还是照旧在边关辛劳;
之前不能安享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现在依旧常年见不到自己的亲生儿女;
之前身为长公主本该涨一涨的工资,现在仍旧是雪地里照脸——没影。
但是没关系,只要脸皮厚,总归有的吹。
临川公主就在墓志上说了,这本册子可是天大的恩宠啊,所以再三强调自己不能接受这么“大”的恩宠,所谓“密勿承恩”是也。
一本小小的诗册就把临川公主激动成这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大唐公主眼皮子是有多浅,多没见过世面,连本诗册的恩宠都承受不起。
不过当然喽,这本诗册带来的所谓恩宠,绝对不是临川公主的墓志上唯一堪称厚脸皮的地方。
《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并序》:虽敦睦滋隆,恩徽荐委,未尝□私嫌于棰令,希圣渥于求郎,方之前烈,莫与为辈。
瞧,临川公主这不又说了,自己虽然备受唐高宗的重视,但是她从来没干过为子求郎的事情呦!
emmm,有一说一,临川公主的确没干过为儿子周季童索求高官厚禄的事情,可原因到底是什么,临川公主的心里难道真的没有点ACD数???
就凭临川公主一生的经历而言,别说给家人求什么额外的好处了,就连临川公主自己的正常待遇都要靠各种上表拍马屁才能求来:
同龄的公主早早得到了册封,临川公主只得给父亲唐太宗上表请安以博取关注,时隔近十年后,适逢文成公主入藏,为了避免和亲,临川公主这才得到了册封;
临川公主册封后过了整整两年,直到贞观十七年出嫁后,才获得了350户的实封;
别的公主都顺利进封为了长公主,唯独临川公主向唐高宗奉上了一篇《孝德颂》后,这才在苦苦期盼了19年后,得到了受封长公主的诏书;
进封长公主后,其他公主都有相应的加实封,最少的也有五十户,唯独临川没有得到任何的加封。
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川公主居然还好意思吹嘘自己的儿子周季童得不到什么好处,是因为自己没有仗着“恩宠”为子求郎。
就是不知道临川公主不断强调的“恩宠”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一次次姗姗来迟的正常待遇,还是武后的那本小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