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记事(240)
2024-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汾湖秀
7月3日,晴
梅雨一停,气温大幅度升高,感觉马上进入盛夏。
倪先生晨跑回来,买了野黄鳝和野黑鱼,前者给公公买,后者为周日的娘家人聚餐而准备。野不野生不清楚,价格是“野”的。黑鱼3斤半,刚好可以做酸菜鱼。
早餐桌上,比平时多了一盆“烧卖”。
吃完早餐,开始我们的“检阅”。倪先生只关心鱼池,为这些锦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清理、喂食、消毒……相比之下,我更关心植物,花花草草,果树。
薄荷疯长,还开了花。
烈日下的小番茄成熟快,泛起了红晕。
惊奇地发现,玉兰花开了。尽管只有一朵。
采下的小番茄,放两天再吃,少了青涩。
9点钟到娘家。
母亲在很远的新垦菜地劳作,9点半才回来;父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躺在床上。老夫妻俩完全不同,肥胖的母亲像打了鸡血,浑身是劲;瘦弱的父亲总是精神萎靡,腰酸,脚酸,没力气。
今天我是大厨。露天菜市场兜一圈,回来就进厨房,盐水河虾,白丝鱼头淡红烧,丝瓜排骨汤、葱炒南瓜……从菜地回来的母亲揉粉团做馒头。
陪父母一起午餐,三个人,六道菜,一大盆馒头,米饭也煮了。胃口最好的还是母亲,让她少吃很难。
小镇上的床上用品都洗晒干净,城里的也要去收拾。午后三点钟,夫妻俩返城。
倪先生杀了3条黄鳝,清蒸后给公公送去。
公公刚从小镇老家回来,小姑子陪他取了替换的夏衣。
回家一趟,了却愿望,公公情绪平稳,没再提出院的事。相比之下,还是护理院舒服。
今晚住城里。话说《明朝那些事儿》已听到188集,抗倭援朝的篇幅较长。苏州人申时行是个老好人,被称为“和稀泥”。他的经历很是曲折,特别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出生,看过《玉蜻蜓》定会知道事情的原委。剩下80集,抓紧时间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