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背后的故事》六【从袁绍与曹操斗董卓看出的】
东汉的权力斗争史,一直是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故事。
何进是外戚,十常侍是宦官。汉灵帝逝世,他们各有自己的皇帝人选。
形同水火。
有本书写道,人生的路由两条,一条用来实践。一条用来遗憾。
何进是将这两条路合二为一在走。
何进欲除十常侍,商议。
袁绍建议,发檄董卓等外兵进洛阳除掉全部宦官。
曹操鼓掌大笑:除十常侍只要几个监狱的官吏就够,何必招外兵?
何进怒:“孟德怀疑我有私心?”
看到这里,我真的怀疑何进想学王莽,可逻辑上又不通,学王莽更不应招外兵啊?
只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更怕被比猪都不如的人领导。
在何进,袁绍的发檄下,董卓率军进京都。
有诗叹: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唯有丁公是丈夫。
大丈夫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斩,剖,剐大丈夫,鸠,绞,撺皇室后。
董卓立了汉献帝。
这里,袁绍,曹操与董卓都有交锋。
交锋是明线,突出个人性格特点是暗线。
董卓宴请大臣,令吕布带甲士千余侍卫左右。酒行几巡,按剑说:“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不从斩。”
袁绍挺身而出反对,董卓大怒:“你看我的剑不利吗?”
袁绍拔剑:“你剑利,我剑也利”。
董卓智囊李儒救了袁绍,他对董卓说:“事未定,不可乱杀”。
看到这里,我想董卓杀袁绍易如反掌,为什么不杀,不符合性格啊?
文章逻辑不通吗?不是!
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救了袁绍。
袁家那时门生故吏遍天下。得到袁家支持,就得到袁家天下门生支持。
袁家掌门人太傅袁隗宴席上表态说:“太尉所见极是。”
袁家低头了。
有趣的是,宴后,董卓问部下周毖、伍琼:“袁绍此去何若?”
二人说:“袁绍好谋无断,不知道足为虑。”
袁绍好谋无断,明白人都看出来了。
曹操在做什么?
曹操假装投靠董卓,欲刺杀董卓,被发现,以献刀为由逃脱。
画影图形,全国捉拿。
逃至中牟,被陈宫抓住,陈宫敬曹操忠义,弃官,同逃。
至成皋,天已晚。二人投奔了吕伯奢,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
吕伯奢拜谢陈宫:“不是你,曹操就完了。”
又对陈宫说:“家中无好酒,去买一壶来款待。”
曹操与陈宫房间坐了很久,忽听房后有磨刀声,操心疑,又听到:“缚而杀之,何如?”
曹操说:“不先下手,必被抓获。”
于是二人提剑不分男女,杀了八口。搜索时才发现捆了一只猪,是用来杀了款待他们的。
杀错了!
二人急忙逃走。
路上遇到吕伯奢,吕伯奢鞍上挂着两壶酒,手里提着果蔬。
微笑对他们说:“我让家人杀猪款待,你们住一晚再走。”
曹操没有多话,挥剑斩吕伯奢于驴下。
陈宫质疑他:“知道杀错了还杀,不符大义!”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寻思:“原是狼心之人。”偷偷离去。
道不同,不相为谋。
金句来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几个小故事,曹操,袁绍形象跃然纸上。
故此,没有人物形象,个性的小说不是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