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透过温情镜头下的童真,看峭壁上盛放的希望与梦想
电影《走路上学》豆瓣评分8.1,它是以云南怒江贫困山区儿童溜索求学为主题的一部励志儿童影片。这部电影上映以后,提名了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一举获得了优秀少儿影片奖、新人编剧奖、优秀少儿男演员、女演员等4项提名,成为13届华表奖的最大热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7岁的瓦娃非常羡慕姐姐能够溜索过江去读书,于是他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滑索进入学校去听课。在这期间他撞到了来支教的聂老师,老师对同学们很好,还送给姐姐一双红雨鞋,瓦娃非常喜欢,但是懂事的他最后放弃了跟姐姐争。
姐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疼爱弟弟的她在聂老师的帮助下又得到一双新鞋,然而谁也想不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这双新鞋,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后来一座新的桥在娜香掉下去的地方建了起来,只是桥修好了,人却不在了。
看完这部温情励志的电影,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导演在这部片子中大胆地选用了非专业的的演员,但是他们的演技却深入人心,并真实地呈现了导演想要追求的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又感人。
接下来,我会结合影片,从弟弟瓦娃的视角来分析这部电影的魅力,从叙事结构、 人物性格塑造和成长意义出来三个方面入手,解读这部电影的所承载的梦想和希望。
01、从瓦娃的视角出发,采用线性叙事结构,让剧情循序渐进,打动人心
在电影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学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走路上学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马吉乡的小学生而言,简直就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接着就是瓦娃的镜头,家里没有玩伴,他独自在屋顶上玩耍,也不喜欢和家人多说话。瓦娃唯一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学,然后听姐姐讲述学校里的见闻,直到后来,他独自爬上溜索过江上学。
在这种线性的叙述结构下, 电影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全片的基调阳光而又温暖,就像电影《走路上学》的名字一样,朴实无华,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够自然流露。电影中几乎没有刻意制造冲突的设计,这样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谊所感动。
《走路上学》这部电影的叙事技巧并不是随意设计的,从儿童视角来看,导演是怎样通过这样的叙事结构来提升影片的价值意义呢?我认为有三点:
①线性叙事结构的特点。这部剧有着宏大的主题,它关乎到贫穷、教育、希望和梦想,导演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让娜香和瓦娃姐弟俩的故事缓缓铺陈,并不动声色。
比如说瓦娃在房顶上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本领,就是为了能够独自溜索去上学,后来随着姐姐的去世,他备受打击,幸好最后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终于可以走路上学,实现了他们共同的梦想。
普通的演员,实实在在的叙事方式,简单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忍不住引发思考。这部电影不管是和孩子还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进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着故事中人物的变化跌宕起伏。对于同龄的孩子来说,线性叙述方式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够轻松理解。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影片中的瓦娃只有7岁,这个年纪的他本该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受到了妈妈的阻拦,原因是他太小不能独自溜索过江。小小年纪的他自尊心非常强,为了证明他一个人没有问题,他偷偷地过江去学校听课。
后来瓦娃看到姐姐娜香有新鞋子穿,于是昂求姐姐把鞋子给他,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把鞋子抱在怀里,生怕别人拿走。然而第二天,看到其他家孩子都穿着新鞋子上学,瓦娃又懂事地把鞋子还给姐姐。
通过儿童的心理发展,更能让观众找到认同感,并站在瓦娃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瓦娃矛盾的心理,他很要强,有着自己的小任性,但是却好善解人意,让人感动。
02、三个主要人物,简单的故事情节,便把人物形象勾勒出来,更深入人心
①瓦娃:他和姐姐的感情深厚,渴望能够和姐姐一起手拉手走路去上学
在影片的开始,瓦娃喜欢一个人在房顶上自娱自乐,他没有玩伴,只有一条狗陪伴在他的周围。姐姐每天溜索过江上学,他望眼欲穿地等着姐姐回来一起玩耍。
瓦娃尤其对姐姐在学校里的见闻十分感兴趣,有一次姐姐在学校做手工课的时候给他带回来一个漂亮的风车,弟弟开心地玩起来,最后却不小心把风车弄坏了。瓦娃对姐姐感到十分抱歉,后来姐姐的离世,给瓦娃很大的打击,也让他不再开口说话,即使上学的桥建好了,弟弟的心里,依旧觉得很落寞。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瓦娃非常爱自己的姐姐,在他的心里,姐姐不仅是他生活中的玩伴,也是他的希望,因为姐姐总是非常关心照顾他,还会给他带来很多的惊喜,如今,姐姐不在了,弟弟心里的那盏希望的灯也灭了。
另外,瓦娃的内心也是非常地孤独的,而姐姐总是能够带给他很多欢乐。就如生活中的我们,在最渺茫的时候,有人一直陪伴着你,突然有一天,他消失了,我们的心也就没有了方向。其实只是渴望被人懂,渴望有人一直陪伴在身边。
导演通过主人公日常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出发,用真实又不乏灵性的镜头语言,为我们构建了苦难永远不是生活中的主题,即使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们依旧积极乐观,并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这也给予了我们温暖向上的力量,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未知的生活。
②娜香:淳朴善良,为了保护弟弟的新鞋,不慎摔到江里去世
娜香是一个淳朴善良,非常懂事的姑娘,在家里作为长姐,她非常照顾弟弟的情绪。有一次支教老师送给她一双红色的鞋子,娜香非常喜欢,在得知弟弟瓦娃对这双鞋子爱不释手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把这双鞋子送给了弟弟。
让娜香意想不到的是,瓦娃在她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会把那双当作宝贝似的鞋子拿出来亲自为她穿上,并说:“我的姐姐也应该穿新鞋子,她才是最漂亮的。”娜香非常感动,晚上放学的时候在聂老师的帮助下,娜香送给弟弟一双新球鞋,却在过桥的时候,球鞋从背篼里掉出来,为了保护新鞋,娜香掉入怒江之中。
弟弟很爱姐姐,姐姐更是为了弟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看到这一幕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娜香和瓦娃的这份姐弟情难能可贵。导演通过对娜香的人物塑造,让观众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悲伤,同时也展现出这份姐弟情是如此的真挚且珍贵,传递给观众一种要珍惜亲情的愿景。
③聂老师:充满爱的形象,给孩子带来希望与关怀
聂老师从深圳长途跋涉来到这所贫困的学校,刚到这儿她没有选择立马休息,而是去班级里看望那群可爱的学生,当她看到那么冷的天,班级里的学生都穿着拖鞋上学,她惊呆了。了解情况以后,聂老师立马组织深圳的朋友向这里捐款鞋子。
在这期间她主动拿着尺子给孩子们测量他们脚的尺码,并去孩子们的家里家访,送上新鞋子。当她得知娜香非常想要给自己的弟弟买一双鞋子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帮忙付钱。后来娜香去世,瓦娃受到打击不愿意说话,聂老师非常用心地给瓦娃做辅导并开导他,最终说服瓦娃的父母让孩子上学。
在孩子的眼里,聂老师就是仙女下凡,她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总是处处地为孩子着想,聂老师的举动不仅感染了孩子们,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像聂老师这样的人,她是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给你方向,指引你前进。
03、成长意义:以儿童的视角谱写了一曲人性最纯美的爱,用小男孩瓦娃的成长历程,传递了关于梦想和希望的领悟
①纯真的孩童对梦想的渴望,传递给观众百折不挠的精神
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儿童视角为主题的电影中, 往往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从小男孩瓦娃出发,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我们能够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让电影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瓦娃代表着无数个贫穷落后地区的孩子,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内心很孤独,希望有人陪伴,也对上学有着强烈的渴望。也许对于别人来说上学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而对他们来说却是可遇不可求。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非常渴望,就会努力做到极致,比如瓦娃为了能够上学,他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去溜索,然后站在学校教室的门外听偷听老师讲课。
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可以为了一件事情非常勇敢,坚持去做,直到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电影通过瓦娃的成长故事传递给观众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将孩子们的纯真呈现在银幕之上,感人至深。
②感慨万千的结尾,告诉我们要拿出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姐姐娜香去世了以后,弟弟瓦娃从此再也没有说过话,每天都只看着门口的怒江。直到聂老师来做心灵辅导的时候,才知道之前姐姐对瓦娃说过,以后在他们这里修一座桥了,他们就可以手牵着手一起走路上学。
在瓦娃的画里面,就是他和姐姐手牵着手一起走路的情景。六个月后,一座新的铁桥建了起来,瓦娃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走上了铁桥去上学。
姐姐的离去对弟弟的打击非常大,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在瓦娃幼小的心灵中,他一定能够感受到姐姐在天堂上看着他,并希望他能够勇敢地向前走去。
如果你思念一个已经离去的人,好长时间无法自拔和释怀,但突然有一天又能够前行了,而且觉得周身充满希望和力量。那可能是因为他悄悄回来看过你了。
斯人已逝,我们与其伤心,不如大步向前,承载着他们的梦想,继续前进。瓦娃可以做到,作为成年人,我们更应该如此。
③失去和孤独是人生中的一种常态,我们要用平常心去看待
人生在世,总会有很多的悲欢离合,有时候面对亲人的离世,身边知心好友的离开,就会倍感孤独。就如影片中的娜香不可能一直陪伴在瓦娃的身边,做他的保护伞,他想要长大,就必须要独立勇敢。
其实,失去和孤独是人生中的一种常态,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成长就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过程,人只有熬过了那些痛苦的时光,才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结语:
《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自然却又不缺乏温情,电影很感人,但它不是为了感人而感人,而是别有寓意地传递了一种励志信息,让人感慨的同时,又心生别样的感悟。
想想那些孩子想上学却不能上学,实在让人心酸。人只有经历才会懂得那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即使我们现在过得非常美好,也应该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