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场有故事味的学术演讲
周六一早起来赶高铁去听质谱技术的创新开发及临床应用研讨会,大早上赶车人也到场晕晕乎乎的。讲者有上年纪的主任也有青年海归学者可谓是内容百花齐放丰富多样,讲者也是百家争鸣经验多多啊。但学术讲座大部分一样,就是结构严谨,证据详实,信息可靠,严肃认真的求学氛围为主,这就导致和自己领域无关的信息基本记不住啊!可是这次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饱含故事味的讲座,不用记笔记过了一周我都还能记得它的内容,也在这位讲者身上体会到故事的魅力。
会议开场果然是严肃认真的氛围,讲者说着中国心血管病位列公共卫生统计专病致死的首因,赶超了什么抽烟,传统的传染病等等,形势超级严峻!所以说了一通提倡和技术分享,能解决若干问题的倡议。全程语速均等,表情淡定严肃,不因致死率过高而激愤,不因技术创新强而兴愤,充分体现了学问的高深,也确实讲的内容很专业认真详实。全程我都听的很认真努力记笔记也在发出感叹,我大概是做不到这样的了,终于结束了,好难啊等等。
一位北美Quest的临床实验室主任打破了我的这种感叹和低沉的节奏。他讲的实际上是枯燥的实验技术,比临床发生的事情内容更难得到共鸣。也许正因为这样他讲的特别有趣,有故事味。他的题目是“质谱技术检测游离甲状腺激素:挑战和质量控制”。开场看着题目他就说,“这个题目主办方定位的很好,这个检测过程就是好多个挑战,我把经历过的和在做的做过没做过的难兄难弟们说说吧。” 这是标准要讲故事的节奏啊。顿时我坐直了,等着听后面。
主要有3个部分含有故事味。
一 和听众的共鸣感受很重要
讲到实验某操作很难,影响因素多,难控制和重复。他说“这个条件不是我个人摸索出来的,开始也是失败很多。有一次参加全美质谱交流会遇到郑博士讲他做的研究,和我遇到这个差不多的,就去请教了。真是相关的太难做了,太多相似的失败了,总算遇到听得懂能说说的人了,之前和老婆说她也听不懂。我们两个从傍晚聊到过夜,真是知己啊。后来才把现在这个条件摸出来,所以这是郑博士的成果,不是我的。你们一时不能重现没关系,多做做,多说说。小范围试试还是能做出来的。”听完我把实验条件记得很牢,也觉得以后可以在其他实验里试试这个做法,失败了正常,再来就行,就在这个范围内调整嘛,成功了就厉害啦。
二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更容易让人接受
提到系统性能的评价,他起头说“在美国读书评分是等级制的,我看着儿子成绩单上A.,B,D什么都有的情况,我就想我是不也能做个考试和评分制度给这个系统呢?你们知道的,我们做得系统相关因素太多,看起来太复杂,得解决啊。软件同事按照我的想法最后做出来了。这样我每天去实验室看一下成绩单,今天系统平分都在B以上那我就不管了,出现红色的D就是值得我出马了。大家相关工作量减轻了很多。我把这个考题给你们看看,也可以自己去设一下。” 我当时就想,太好了,幸好他儿子还会出现成绩D,这个给系统出题考试的主意挺好,回去可以设置个简版试试,把要观察的好多个情况变成一个成绩等级。
记一场有故事味的学术演讲三 由浅入深的说明一个复杂体系,降低潜在挑战的门槛,使得更多人愿意去尝试
他在回答提问时也很特别,被问到提高检测性能的办法他说“大家都知道,学校食堂里男生一次打4两饭,和分4次打一两饭,后者给的多,所以呢,我就把采集一次变成采集多次,这样总性能就上去了。”他回答完大家都吸了一口气,像听到了天大的秘密一样,兴奋和跃跃欲试,给了很长时间的掌声。主持人说他ppt内容简单,但讲的很深入。到结束后大家还在交流他这个小技巧,都说回去要各种试试。
以上是这次学术讲座给我影响很深刻的点。一边想着原来生活里有这么多提示,实验可以这么有趣。一边又在想,他用了哪些讲故事技巧,使得他能在全天10位讲者中拔得头筹,留下深刻影响,得到高度关注。他还有一个点说的很直白,“在国外,中国人大多是肚子里有饺子倒不出来,不像印度人是没饺子也能倒出来,就可以申请到更多支持了。” 所以,把学术讲座讲的有故事味很重要,当然不止是学术讲座,其他场合想留下深刻影响讲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