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上海去杭州,怎么选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成长源代码

最近遇到一个咨询职业发展问题的学生,说自己在上海工作2年多,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工作压力特别大,但主要以琐事和枯燥的事情为主。没有时间提升自己,每天疲惫不堪。领导对自己也毫不客气,甚至恶言相对。眼下在杭州有一小而美的创业团队,邀请她过去,团队气氛融洽,不过收入会降,生活成本也会降。问我如何选择?

这是典型的”换城市+跨行业“的选择问题,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工作压力抵抗不了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二线城市小而美的创业团队点燃了很多人的希望。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看:

(1)只考虑眼前的感受会错失很多机会:年轻人选择职业,总是因为视野和目光的局限性,在乎当下的多,分析长远的少。根据市场化原则,任何工作一旦轻松舒适收入高,就会引来大批的竞争者,瞬间拉低各种幸福标签。

事实上,没有一项有前途的工作是轻松的,它们都需要面临产品、技术、市场、销售等复杂的问题,经历资本、人际、法律、政策、内耗、外压等重重考验。眼下的问题放在长远的发展中,有时根本不是个事。在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做一个有上进心、耐得住寂寞的前台,到今天股票也值几千万了。你说枯燥重复的工作真的不值钱么?

(2)选择大于努力,行业至关重要:2018年9月,北京二手房58000元/平,年薪50万,买一套90平方的房子(大约值500万元),扣除15万的消费+10万的养老社保和个税,20年刚刚够。人生有几个20年?奋斗的日子恐怕最多只有2个20年吧,头一个20年除了生活只用来买房也太不值了吧。

觉得不值,怎么办?你认为一辈子不买房靠谱么?对于大多数行业,年薪50万基本到了瓶颈。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更有前途的行业——能够指数型发展的

90年代,500强外企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00年代IT、金融逐渐成为名校生的新希望,未来呢?别再说自己只会一个行业的知识,只懂一个专业的技能。跨界势不可挡,换城市、换行业就是跨界+国际化的趋势体现。换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选择一个好行业,跨行业同样如此。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就和今天的英语,过去的算盘一样,是工具,是基本技能。赶紧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吧,今天你在嘲笑别人用笔记账,而自己用excel;未来,那些会用python分析企业经营数据,用机器学习预测消费者行为的千千万万普通人也会嘲笑你。你不学习,就一定会被淘汰。

未来的几个热点:智能医疗、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区块链、个性化金融、大数据应用

(3)出色的学习能力才能脱颖而出:请你思考一下,在菜场记账的大妈,他们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你凭什么一定买得起?互联网给每个人赋能,你真的有能力驾驭么?今天的互联网凸显更多个人价值,打造粉丝经济,唤起社会更多的声音。请问你有出色的演讲能力么?你有出色的写作能力么?你会分析数据么?你能组合资源么?

程序(计算机思维)、演讲(影响力)和写作(表达、立言、吸粉)在今天已经和算盘一样,是必备的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搭建自己的能力体系。未来,你在工作中不理解数据分析、不理解产品逻辑、不理解销售渠道,请问你怎么确保自己不被计算机替代呢?更不用说人文艺术这些”无用之学“,有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无用的学问。

小结:无论去哪个城市、哪个行业,都要看长远、看未来,立足于当下最有利于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才是最好的。未来所有公司都要触网,都要有计算机思维,大数据体系,想做更好的服务,计算机必须要帮助人做决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非常重要。人是动物,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和效率、速度快很多的机器配合起来,事业才有前途。就像所有车都要油才能上路一样。只有全球化利用科技的公司才有大前途,你必须像一个全能怪兽一样,懂技术、懂产品、懂业务,甚至懂人文艺术才能不被淘汰。

温馨提示:机器人会代替不少人,只有成为前2%的人,才能决定别人的命运。你可以想一想,谁不喜欢温和的老板,谁不喜欢轻松的工作,谁不喜欢高工资。可这些事情,门槛太低,你能做,大部分人也能做。如果什么都不会,最能耐得住寂寞也可以成为前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