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更1331‖静静地向着明亮那方

2022-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于心敏于行

静静地向着明亮那方 

文/张爱敏

90年代的乡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交通不便。刚参加工作的十年间,我几乎没有参加过培训。只是在闺女三个多月时,去新乡参加函授学习过一次。第一天结束,晚上两个乳房胀痛得掉眼泪,当时还不好意思说,只得偷偷地躲在厕所里挤奶。每天如此折腾一番,等到一周后回家,女儿几乎吮吸不出,把乳头咬得撕裂,她急得哇哇大哭,我也疼得不能自已。每每提及此事,我依然心有余悸。也是那一年,深冬的一个周末,骑着自行车去县实验中学听课,上午结束之后骑着车返回。过马路时,一辆货车从身边呼啸而过。估计是自己头上戴着帽子,包着着围巾,又戴着眼镜,视野不好。如果再晚一秒钟,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对成长的渴望依然如故。

心在哪里,行在哪里。渴望成长的我终于有了一次被培训的机会。那是在2004年,宏力学校,报告厅,全县中小学各学校教师代表,座无虚席。来自民权的申宣成校长,深情地讲述着一所农村学校如何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他自学考研的经历,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如果不问西东,活在当下,那就站稳讲台,做一个顶天立地地语文老师。

一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语文老师”如一支强心剂,让我漂泊了好久的灵魂,终于有了依托。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就自己创造条件。那时,正好二弟在学校做点小生意,手头上稍微宽裕一下,爱玩的他就买了一台电脑,弟媳说店里也没地方,还是放置在嫂子那里吧。于是,在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兼住室里,我学会上网,下载了QQ,还搜索到一些网络教研团队。于是,超越时空,领略了天南地北的教师们的另一种教育生活。潜水学习,是那时的常态。但凡群里举行的各种研讨活动,若征集主持人、整理人,亦或是其他文字编辑者,我总是不计得失,踊跃尝试。

也许,源于勤勉,亦或是真诚。QQ好友在增多,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也频繁。特别是2004年,结识了滑县的杨风利,这是一位极其热情的老师,只要他知道的网络教研团队,他都会推荐。后来,他又给我推荐了好多教育上的大咖,特别是他的校友常作印。原来,常老师就是我网上倾慕已久的阿常老师。这源于他的文字,更源于他的笔耕不辍。一次闲聊,竟然得知是封丘老乡。于是,有了更多的沟通学习机会。一天,他把新教育网站推荐给我,把朱永新教授的一张保单发给我,邀我加入。欣喜,忐忑,践行。终于在2006年5月17日,我正式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团队。

这张保单,直击心房: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坚持每日阅读,写千字文,十年约定。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让我瞬间寻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就这样,我开始了近乎疯狂式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佐藤学、魏书生、雷夫、王晓春、张万祥、李镇西、张文质等教育家、名师的著作、博客,先后进入我的阅读视野。特别是2007年,我加入“海拔五千新教育读书会”后,百万字的海量阅读丰厚了每一个深夜,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深邃了每一颗星星,一篇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吻醒了每一个黎明……

我一直推崇: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教师,首先得是读书人,特别是语文老师,唯有师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自2006年以来,在新教育的引领者干干、铁皮鼓、杨超等老师的引领下,加入了“海拔五千新教育读书”,踏上了真正的专业阅读之旅。2009年暑假,从新华书店一下子抱回300多元的教育书籍。为了语文教学,连续订阅《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吸取名家精华,汲取有益营养;为了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但凡听到哪里有培训学习,就去蹭课。

我与学生一起加入“师生共读共写”实践活动,创建“书香班级”,连续两届获奖,分别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启明星教师”。10年过去了!朱永新教授倡导的十年百万字教育写作,就这样实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