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代沟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10人  07b4e1b3db15

现在汉语中,代沟用来形容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差异。我必须说这是个伪命题,现实交流中从来没有年龄导致的沟壑,只有因为认知能力和经验产生的不同

认知能力强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经验来说教别人;认知能力差的人更愿意拿来主义,自己这样做也就罢了,还叫别人也要这样。好笑的是不管哪种认知,其实都是非常有限的。视野宽点的、格局大点的、见识多点的还好,遇到愚叨叨的、逼仄的,如果还是你的亲人,交流起来实在酸爽

我的经验教训是,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就行了,至于对方怎么想怎么做,那是人家的事,即使对方是父母,也一样,这是尊重的实质。至于别人给我的意见,也是要结合自己的认知,认同就接受,不认同和和气气耳边风,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顿悟的契机,强求不得

如果对方发端是真心的关怀,你势必要多费点时间,认真听他们意见的来龙去脉,然后坦诚讲自己的因为所以。如果交流里面裹挟太多情绪化的东西,并且对方又固执己见,那就不如快速终结交流,赶紧找点事搪塞走人,干自己的事去

我看到许多交流平面上长着的霉点,所谓亲人对至近的人挟恩图报,许多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许多好友巧取无赖 ..... 交流的保镖是尊重,修养欠缺的人总是理解不透尊重这两个字,爱打着伦理、道德、规则、身份的幌子,凹各种姿态。我觉得《伏尔泰的朋友们》里面那句话很好,“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尊重很简单,它不论阶层,不在意伪道德,不关乎规则,不受限伦理,它只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必须立足其上的公道。没有尊重的交流,没有实质意义,只能滋生更多的问题

沟壑的产生一定是经历过伤害,哪怕这种伤痛是隐隐的,还没发展到阻决彼此的情谊。沟壑不只会发生在家庭,只是在家庭中更容易被察觉到,毕竟人们都很在意亲情。解决它的好办法是看清实质的东西,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然后选择和解、争取、避开、回击。最有效的态度是,以直报怨,呵护真心

编辑于 11:3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