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好好说话-序(内部分享)

2017-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瑞姐领读

      好好说话这件事有多重要

      关于说话这件事,古人有一个说法值得大家借鉴。说一句话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说这句话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事实依据?如果是真的,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善意,还是只是为了显示我自己独特的见解?三个问题都问完,觉得自己要说的话既是真的,又是善意,还会有用,这时候再说出来。有一天我想试试这招的效果,真的很不错,那一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现在靠说话为生,真不知造了多少孽。还好,看到马老师和渐彪、执中他们比我说话还多,比我更要污些,我就放心多了。

        年轻时参加辩论赛,决赛的对手就是胡渐彪领衔的马来亚大学。那时候为了赢,为了取悦评委和观众,不知道说了多少不过脑子的话,无数把“刀子”直插对手。现在想想,真真叫作不会说话。所以看到这群昔日的辩友写了本教大家好好说话的书,我是蛮担心的,恐怕他们不能教会大家好好说话,教大家狠狠吵架还差不多。不过,当看到书稿后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原来这几位也渐渐(快)过了不惑之年,言语竟然也柔顺了很多。他们有一件厉害的武器,就是专注。不做别的事,几个人在一起住在朝阳公园的一个公寓里(他们是有多么爱着对方啊),每天就研究怎么说话。说实话,比我做樊登读书会累得多,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他们却是知识的伐木工。甚至黄执中的专业都是大陆少有的“口语传播”,把说话上升到理论层面的高度!所以这本书里还真是有很多属于他们的新发明和新发现。而且因为马老师的写实落地的风格,他们想解决的问题都还挺“俗”的:怎么谈判、怎么搭讪、怎么把坏人噎回去、怎么夸人………哪一个不是你经常捶胸顿足、觉得自己拙嘴笨腮的场景?这种场景化的写作,既可以当工具书看,也可以当章回小说消遣。以他们奇葩般的表达能力,保证你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大半是因为他的大脑处在自动驾驶的模式中,用自己最熟悉、最不用动脑子的方式回应着眼前的人和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最亲近的家人常常最不客气的原因,其实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当你用冷漠的语言伤害了周围人的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会在这个空间里游荡,最终回报在你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报应。但想想个人瘫在沙发上下意识地按着遥控器那种很爽、很自在的感觉,你就很难干掉自动驾驶的选择了。面对着明明知道天天在玩伤害与被伤害的游戏,却无法自拔的你,我只能说一句“活该”!改变需要动力,也需要智慧,不学习、不改变的人注定要不断伤害与被伤害。所以我挺佩服“好好说话”团队,他们已经可以很自动地说出很美好的话了,但还要不停地反思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成可复制的套路。这真是需要足够的慈悲态度才能做的一件事啊,就像我看到别人不读书就会替他忧心一样,马老师和渐彪他们,看到不会说话的人就想赚他们的钱,是一样慈悲的那天有人给我演示了一下人工智能是怎么学我说话的,吓我一跳!和我的声音一模一样,语气都惟妙惟肖。今后会有更多人工合成智能出现,它会学我们做事、学我们说话。如果你说话总是自动驾驶,人云亦云,恐怕将来和机器都没什么分别了。幸好,机器是学人的!因此,有这么一个在不断研发说话方式方法的团队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推动我们要不断进化说话能力,让机器无法猜测其后的情感、意图和语境!

        没错,好好说话就是这么重要,它关乎你的幸福,乃至你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再不好好说话,连机器都小看你!

              说话是个“技术活”

        “好好说话”真的不容易。

        说来好笑,即便是我已经在台上讲演挥洒自如许多年后,我依然是个经常不会说话、一不小心就说错话的人。

        在新东方工作的第五年的某一天,当时的北京新东方校长约见我,说是有事丿儿要聊聊。我就去了,同去的还有当时北京新东方国外部的主任。聊什么事儿呢?校长听别人说笑来对语料库这事儿很有研究,于是就找我来聊聊,看看我能不能为学校建一个语料库。一路聊得挺高兴,最后校长问了这么一句:

        “那你看,笑来,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我认真想了一下,说:“其实这事儿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耗时费力,所以我希望这不是个换了个校长就不见了的事儿……

      天知道当时我脑子是怎么转的,可那眼前发生的一切到今天都栩栩如生

      校长的脸色当场就变了,愣了一下,什么都没说;而与我同去的国外部主任都快急死了,只好在边上给我打圆场:“笑来的意思是说,这事儿是个慢活,得持续做”

        他差一点就把“其实笑来没有别的意思”都说出来,然后也是验上红一阵素一阵的。

        事实上,在刚刚我说完的那一瞬间,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也知道自己“这都在说什么呢”,可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是没有办法收回来的—只好硬着头皮扛下去。结果当然是所谓的“不欢而散”,为学校建语料库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这事儿成了新东方内部广为流传的段子,人人都知道笑来说话不得体,最后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效果:若是哪句话特别不得体,一定会有人问:“这话不会是笑来说的吧?”

        其实吧,我也不是以不得体为荣的,这事儿真的很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谁愿意是个经常在关键时刻并不招人喜欢的人呢?可“会说话”这事儿真的好像是个完全没地儿去学的东西呢!我很怀疑对某一些人来说,比如我,更是无所适从、无所可依。

        在新东方,有一位叫张旎的同事,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会说话的人。有些话其实是很难当面说的,但即便是这样的话,就看张旎边说边哈哈哈,大家也跟着哈哈哈,一路哈哈哈,她就说完了,然后大家一点点的尴尬都没有—简直就是奇迹。

      有一次我们聚餐,张旎开车,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坐在后座,提起个笑来最近说话不得体的典型案例,大家又是哈哈哈地把这个事儿当作段子,既然大家开心,我也就跟着乐。然后,我就问张旎:“其实我真的很羡慕你,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旎的回答非常认真:“我妈妈是个很厉害的销售,她是我见过的最会说话的人。我记得小时候,刚上学那阵,我妈妈天天纠正我说话,基本的句型就是‘你要表达的是这个这个吗?那你应该这样这样说’,后来,后来就这样喽!

        哦!这不是天生的,这是练出来的。

        这个念头给我带来的惊喜很快就被接下来想到的事实扑灭了事实上,这个方法我天天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因为我教得最好的是写作课,在写作课上,我总是告诉学生,所谓的“炼句”,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同样的意思用许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最后选择最为精练、最为恰当、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那一个。我快被自己蠢哭了。

      人就是这样,很多道理,貌似自己懂,可实际上就是做不到举一反三,哪怕在一个领域里用得很熟练,换了个其他领域就跟白痴一样,就好像从来都不知道、从来都没听说过那个道理一样—你看,这么多年里,我可以在写作里天天使用,可竟然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却从来没有用过。

      又过了很久—至少是半年多以后—我才突然反应过来,过去的我,从骨子里过分低估了与身边的人沟通的复杂程度及其重要程度,于是从未像练习写作那样刻意过,于是呢?于是跟白痴一样呗。

        就像马东老师的这本书里一再强调的,说话其实是一个综合格斗,需要掌握全息话术。作为一个曾经在一些领域常常说话不及格的我,深知不会说话的恶果—真的很可能会因此错失一个升职机会,或者因此错过一个投资机会…其实最要命的是,不会说话的人常常并不知道自己说话的方式有问题,甚至会理直气壮,比如我,很久之前曾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这样为自己开脱:“我这个人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只会直来直去。

        许多年后,等我挣扎着改了过来、进步了许多之后,发现当年的托词有多么可笑。这有点像那些相貌丑陋的女生对自己收不到情书的解释,并不是“我丑所以没人给我写情书”,而是“我才没有她们那么不正经呢”!

        马老师的这本《好好说话》以他一贯的新鲜、有趣的方式传授了说话的核心技巧,一口气读完,感觉很过瘾。我觉得说话技能的修炼,学无止境。我自己也知道自己什么德行,知道自己不是进步太大了,而是岁数大了、环境变了,没那么多机会让自己出丑而已,在会说话,尤其是得体地与人沟通这事儿上,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并且还要练到老。

        总体上,我是个相信“道”比“术”重要一万倍的人,可在好好说话这事儿上,我却认为“道”这个东西常常用处不大,或者说,常常真的不够用。“为人要真诚”,就是“道”;“坦率及效率”,也是“道”,但由于这世界就是极其复杂的,而语言本身就是模糊含混、凑合着用的工具(虽然也是极其复杂精巧的工具),乃至坑太多、沟太深、堑太宽,乃至不掌握各式各样的“术”、不频繁操练,就可能一不小心追悔莫及。

        总而言之呢,从《好好说话》这本书,我确实学了很多很多,也实践了很多很多,希望你也能学到。

        祝大家好运古代的时候出一本书,大约是没有写序这个程序的。

    好好说话,其实就是好好思考

      古代出书一本书,大约是没有人写这个序的。“洛阳纸贵”,写内容都不敢啰唆,要言简意赅,言不尽意,哪有地方去写序。后来从容了,书画碑帖都有了题跋,敢下笔的往往是一时人望的专家权威,在前面写一篇序,有点“光大门楣”的意思。好比一座房子,进深宽窄不知道,门口张灯结彩,至少引得你翘首张望。这本书封面上写着“马东出品”,其实我很尴尬,因为这本书一不是我写的,二不是我出的,写一句“马东出主意”倒是十分贴切。

        《好好说话》源自一种观察、一群头脑和嘴巴次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性,还有把这些东西聚集在一起的运气。

        我们发现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少说话,敏于思而讷于言,因为祸从口出,宁肯鸡贼也不要犯二,省得惹事儿。究其原因可能是农业社会,人一生的活动和生活范围都比较封闭,说错话别人记一辈子,成本太高。今天天下之大,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的好处可想而知,能善辩、巧舌如簧,也不再是完全的贬义词,取而代之的是沟通能力和说服力这些词儿,也是醉了。

      年轻的父母辈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闷葫芦,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今后行走江湖的重要生存技能,这是世道人心和文化结构的改变。书名叫《好好说话》,其实叫“好好思考”更贴切。

      这本书的作者们,都长了一颗异于常人的大脑,他们是辩才无碍的表达者,对话题和场景剥茧抽丝是强项,他们把从工作汇报到初次约会、买菜砍价,再到搞定客户的种种场景,分门别类地为你支着,还把这些小招数,无论多么复杂都用1、2、3说清楚,好记好用,收点钱还美其名曰知识消费,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时髦花钱方式,你不买都不好意思。

        MBA课程总是告诉我们,你买的不是电钻,而是墙上那个洞。相比之下,本书作者们卖的是货真价实的思考和脑洞,他们卖的既是一个工具,又是那个结果,真心不贵。

        我自己近些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眼花了,对于印刷品的阅读,行为成本提高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看书有点费劲);听有声书,成了个重要的“阅读”方式,感谢技术进步,我觉得阅读效率并没有降低。

      《好好说话》是一个收费音频产品,正是应时当令,干吗要出书?一鱼两吃就是为了多挣一份钱吗?我也没敢问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胡渐彪、邱晨,但是我理解他们作为一群自以为是的“智识分子”,对印在纸上的文字有一种病态的执着,而文字本身又是对这个音频产品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至少他们重新校订,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信口开河,吓出了一身冷汗,想想我就开心。最后要感谢运气,让我遇到了这群有趣的人。看完这本书,你一定会有些改变,更好或者更坏。写序已经没词儿了,赶紧翻篇儿,去看后面的内容。2016年6月,马东领衔《奇葩说〉智囊团,推出线上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在中国最大的音频平台上,这款现象级产品,迅速跃居付费内容销量榜首。个中原因,作为主创的《奇葩说〉“金句女王马薇薇,做了最为精准的总结:“因为我们教的东西,大学没有,人生必修。”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这很尴尬。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况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以说话为切入点,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开启一个辽阔的新世界。那么多年轻人被〈好好说话〉节目吸引,这本身就是明证。问题是,“好好说话”应该怎么学?传统的教法,是让我们从“好好做人”自然达至“好好说话”。想法是好的,只是现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无法仅凭温情和善意来实现。高度竞争的复杂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掌握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际以,本书要告诉你的方法是:从错误中学,从场景中学;以分析的心态学,以通融的智慧学。关键词1:错误常被人诟病的“不会说话”,比如紧张怯场和言语冲撞,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也容易改正。而大多数的说话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恰恰就是因为很难被意识到。能听出问题的人,大多都是“老油条”,打个哈哈、给个软钉子也就是了,不会因此跟我们抬杠;而听不出问题在哪里的人,会本能地觉得不爽,跟我们斗气,给我们穿小鞋,却让我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本来只是说话的错,最后变成我这个人不好,岂不冤枉?所以,学会“好好说话”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工作和生活中那些隐而未现的误区。本书对于说话问题的相关分析,几乎都是从误区着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关键词2:场景学说话就像习武,一方面,练套路只是为了加强肌肉记忆,所有的运用都要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另一方面,只停留在直觉反应层面的技巧又太过狭隘,换一个场景就完全失效。简言之,说话要在场景中学,但是停留在既定场景,又很容易东施效颦。传统的口才教育,也存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断层。

        因此,本书的具体案例教学会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

      第一,围绕具体场景来讲原则;第二,把一个场景中提炼出的原则,落实到新的场景中去。所以你会看到,情侣沟通的技巧,同样可以用在商务谈判中;说服的基本原则,对演讲也同样有效。使读者举一反三地落实到自己生活中的其他场景,是本书教学方法的精髓。

        关键词3:分析评估状况,是“好好说话”的题眼。可是,像“审时度势”“有眼力见儿”之类的说法太过模糊,无法帮助我们客观评价说话的局势。

        所以,除了启迪和悟性这类老生常谈的智慧之外,我们还要教给你一套有关话语权力关系的可视化分析方法—语际关系图。这种简单易用的图像化技巧,能帮你做一个心里有谱、说话靠谱的人。

        关键词4:通融和健身一样,说话能力也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分项训练的。

      有侧重点、有全局观,才是通融的学习方式。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构成了我们的“五维话术体系”,五维俱全,就能在任何场景下“好好说话”。五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掌握好好说话之道的钥匙。总之,在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过去没有觉察的误区,掌握过去不曾了解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熟悉的场景,从更高的维度破解说话的迷局来,和我们一起,好好说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