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蝉冬雪,不过一瞥
文/拾月星河
伏天里,太阳在田野里放荒,烧出闷热的灰烬和野草味的烟尘,余火在我的背后烘烤,使我没有一点精神。傍晚时分,后脑海涔入头发里的汗,如水洗般,轻而透明地滴落、蒸发,热、而后有短暂的凉爽。
彼时,我们孤独着同样的孤独,无力安抚、无法诉说,不能陪伴,像寒夜里孤身一人,将清冽的苦酒自斟自饮,没了举杯相邀的兴致。
天气太热了,刚进伏天,酷热几乎将我降服了,在未来几十天的三伏天里,还要奉献多少汗水。(书于7月14日)
大腿肌肉酸痛,走路变得慢吞吞;腹泻,不算难受,但是要时不时地跑厕所;嗓子紧,像是被抽上了一根皮筋,又系了个死扣;体温升高,在酷暑里发烫发困;干咳,咳得好像肺要炸裂。本以为是一场重感冒,随手一测,新冠阳性。自我隔离一天时间里,足足睡了大半天。味觉减半、嗅觉失灵、三天转阴后,间断地咳嗽了大半个月。这期间喝了一包蒙脱石散,吃了三粒氯雷他定片,现在,咳嗽早已结束,完全好转。
夏去秋来,八月的气温还是热的,只是没有七月那般炽烈逼人。
七月,因做了一件“好事”,虽然目前的状态没有改变,但心境已不太一样,少了无名的焦躁,多了些期许和憧憬。
对于我自己来说,心态是很重要的。
今日有幸品读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三章过后,窥探新世界大门的缝隙。
此书值得后续细读慢慢品味。
虽没有宗教信仰,但不妨碍向宗教文化汲取养分。
冯唐在《有本事》中说:“人理解了死亡,就容易三观正确。换句话说-他认同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认同禅宗的一些修行方式。倾向于认为会有灵魂和来生,理由是可以让今生因此过得自在一点。”
因为今生的一切境遇,皆是往世的自己做出的选择,命运是选择的结果,所以无论好和坏,都是今世的一种体验。如果尚有来世,灵魂不死,再次轮回,还可以弥补今世未曾体验到的体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西藏生死书》最吸引我地方是:尽管每个人的信仰不同,未必都能认同书中的观点。但只要能从书中获得一丝启发,不再向以往那般惧怕无常、畏惧死亡,让自己想得开,过得自在,并且珍惜生的每一刻,它就是一本极好的书。
冯唐说:“没有任何事是必须做的,拿不起,就放下;拿得起,玩一会儿,也要放下。”
“拿得起、放得下”,享受过程,接受失去。接近于日本人说的“物哀”:不是天天丧着,悲观失望,而是知道盛开的樱花必然零落,所以更加珍惜和享受眼前。(书于8月15日)
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2243/2070dde45cc06d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