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侃诗词当代格律诗词选录

王维写重阳节的一首七绝,打动了多少代漂泊他乡的心,包括你我

2019-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白马侃诗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来东莞打工二十年了,我都没有吃胖过。因为我喜欢吃面食,我的家乡是以面食为主,而东莞这边以米饭为主,虽然我什么都能吃,可终究是,有一种不太乐意天天都是米饭。这其实是一种烙在骨子里面的思乡情节。我问过许多老乡,他们大部分都和我一样,也是喜欢吃面食。下班后或者是节假日,会去面馆里面吃上一顿,烩面啊,饺子啊,拉面呀之类的。这些或许可以说明,我们是以这种方式来想家吧。

有一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真的能够随遇而安,只要有钱赚,有饭吃,吃饱肚子不想家的那一种。你比如说李白,你只要给他酒喝,管他喝个饱,喝个痛快,他就是不想家。大概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个商人,哪里有生意就去哪里,并且在那里能够生存下来。大唐开元十八年的时候,李太白第一次去了长安之后,在东鲁那边安定了下来。东鲁那边的人比较好客,而李白也比较豪爽,好结交朋友。这段时间里他写的那个《客中行》就很好的写出了他那酒足饭饱不想家的状态。诗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人家李白是谪仙人,他思想的浪漫和潇洒是普通人比不了的,而往往我们普通人有太多的牵挂。我觉得少年时候的大唐诗人王维也是和我们一样的。王维从小聪明异常,十几岁的时候以诗文闻名乡里。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为了仕途奔波往返于东京洛阳,西京长安之间。时逢重阳佳节,这少年王维在旅途中,遥望家乡,思念不已。便以诗记心,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白马独家译诗: 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在外地飘零,自己都有一种格格不入的他乡客的感觉。每当佳节到来的时候,我就会思念家里的亲人们。如今又是九月九了,我远远地想象着兄弟们登上家乡的最高处,头上遍插茱萸的人群里却没有我这个在外边流浪的人。

只可惜呀,那时侯王维是生活在大唐开元年间,不会唱,我们现在人所唱的那首《流浪歌》。而这首思念家乡亲人,包括兄弟在内的诗一被他写出,便惊动了世人那颗重情重义的心。

少年的心是敏感的,特别是在他乡谋生的时侯。不一样的风俗民情,不一样的语音腔调,不一样的饮食,甚至于作息规律。每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晚上一般是睡不着觉的,于是就想家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工部是这样写在他乡的感觉。而恰逢九月九的时侯,王维想他兄弟了。他胞弟叫王缙,和他一样少有才名。而写思念自己亲人的诗文,在感情表达上一般都是十分真挚的。他不用特别华丽的语言去描写,而只要朴素自然的去直接描述就可以了。这种白描的写作手法,往往能打动人的心灵,让人有震撼的感觉。少年王维这首诗就是这样的。

这首诗一开始就写了自己一个人独游他乡的状况: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字,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寂寞感,孤独感,这是一种很凄楚的感觉。假如你没有在外地一个人待过,流落在街头,看着过往的车辆,急急匆匆的人们,你是不会有这种感觉。

“异乡”的“异”字,主要体现在与自己的家乡完全不一样的特点,一个是陌生,一个是不同。当你处在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向上,入乡随俗的心态,你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灵都会感到很黯然。

做客就做客罢了,为什么诗人还要把在他乡作客写为“异客”呢?这主要是说在外乡人,也就是本地人的眼里,他们会感觉到你始终是一位客人,看着你的时候,眼光有时候会是怪怪的,可能人家也不太习惯你这个外乡人的举止。比如说我们在外面打工,就能感觉到沿海这边的本地人,对我们打工者来说,警惕心,防范意识很强。

因此诗人在首句末尾用的“异客”二字,确实十分的妥贴。它真实的反映出了一种寄人篱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等等,类似的感觉。异客在外乡难免有这种自己属于异类的感觉。

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因为有了首句里吐槽的另类的感觉,所以每每想起家乡就是温暖的。特别是,佳节来临的时候,不只是九月九的重阳节,比如说春节了,端午节了,中秋节了,等等等等,令人思乡情结倍加浓厚。亲,指亲人。笑呵呵的父亲,笑起来连眼睛都感觉到弯弯如月的母亲,亲密无间的兄弟们,自己的贤惠老婆,顽皮天真的孩子们,想起来都觉得温馨如故。

由于在外是异客,经常要忍受一种落寞不堪的感觉,诗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都有一种“万里念将归”的感觉。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少年诗人王维不只聪颖过人,他还是一位非常能忍耐孤独,能吃苦的人。年纪轻轻,才十七岁,就经常在外奔波,走江湖,颠沛流离的,实属不易呀。再说了,少年王维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是个全才,他的情商也是非常高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古今多少人们对家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一句不愧是千古名句!字里行间普普通通,使人之常情以这七个字饱满的表达出来,动人心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