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优秀作业集

《二泉映月》奏人生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2人  小芒朵

16汉教一班  胡丽梅  3160108107

    《二泉映月》是江苏无锡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又名“瞎子阿炳”,1893-1950)创作并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独曲。该曲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不仅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还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于国内外。

    阿炳,原名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跟师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后来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阿炳开始学吹笛子,师父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为了音乐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可是命运对他太不公平,后来因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无力参加劳动,只好以街头卖艺为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狂风中,暴雨中,阿炳戴着墨镜,操着二胡,忍受着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在街头卖艺。那么苦的生活,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追求。由于他早年辞世,他自编的许多乐曲,未能及时全部记录下来。传世的只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和《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二胡曲。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以景托情,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感情。

    《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音乐一开始,短短的引子,音阶下行的旋律,犹如一声百感交集的轻轻的叹息,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题音乐使人联想到一个拄着竹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无限伤感,无尽凄凉。《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调的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的,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得到层层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他种种苦难和遭遇。乐曲的后半部分,音乐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积聚起来的感情迸发了,乐曲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这是作者对旧社会愤怒控诉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反抗和斗争。

    全曲由引子、主题及其五次变奏构成。轻微的过回下行的引子,像是思结万千的感慨。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

    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开头是一个以平稳缓进为主的回旋在中低音区的倾诉性乐句;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旋律翻高八度,在高音区以强力度奏出明亮有力的短句,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似是奋发向上情绪的爆发,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第三乐句既是第一乐句音乐材料在高音区的发展,又是第二乐句音乐情绪的展开。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使难以平静的思绪得以进一步展现,并达到段落高潮。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主题的陈述中,巧妙地运用了鱼咬尾(又名“顶针”、“顶踵”)的旋律手法,即前一乐句乐节的结束音就是后一乐句乐节的起始音,使音乐的展开连贯自然、延绵不断。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或则扩充,或则压缩,或者是提高音区、增强力度,或者是加花、减字。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尤其在第四次变奏中,将第三乐句作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在全曲最高音区作强力度的演奏,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充分展现了无法抑制的内心激情。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作者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也使得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二泉映月》二胡独曲是阿炳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是抗争,是向往,更是热爱。许多演奏者,要么望文生义地想表现出泉月交融的诗意,要么刻意于表现阿炳愁肠百结的悲凉一生,却无法体会,这支阿炳拉了大半生,修改了无数次,一次次拉着它戴月回家的曲子,更多承载的是他对生命的希望。漫长的岁月,早已将欢乐与悲痛都变成了烟云,唯一不变的是,人生于天地间的苍茫与渺小。在命运的大河上,伟大的心灵投下孤寂的身影。

参考文献:

[1] 二泉映月--搜狗百科.

[2] 周末特刊:二泉映月--微信公众号:书香人生.

[3] 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0.

[4] 二泉映月|命若琴弦,寻找阿炳的影子--微信公众号:拈花一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