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平•迎新小队精选作品专集🌷为孩子发声理事会·迎新小队作品集

爸妈,收手吧

2021-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沐萱

  死亡,有时遥不可及,有时近在咫尺。想跳楼的人,在哪里都有生命危险;想豢养木偶的家长,时刻都有可能将孩子逼疯。

  不久前,讲师沉重地讲了一件真实事件。这段时间,我总是在脑海一遍又一遍回想,最终还是决定记录下来,正视死亡,即使过于沉重和残酷。

  郑州大学一对情侣从相知相识到相爱相伴,感情要好,羡煞旁人。可毕业之际,女孩的家长坚持让女孩回浙江发展,而男孩的家长坚持男孩考入郑大研究生,留在河南,双方家长态度坚决,丝毫不肯让步。最终两人只能分手,男孩被迫接受安排,考研郑大,并以极高成绩成为郑大研究生。

  小说里的结局一般是从此男女主擦肩而过,男孩平步青云,女孩平淡此生,再见已是陌路。可现实总是一副更加残酷的嘴脸。入校学习的第三天,男孩从高楼一跃而下,毫无留恋,生命戛然而止。

  听到结局的那一刻,震惊惋惜之外,我嗅到了一股强烈的报复味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别人刻苦学习,只求前程无忧,而他刻苦学习,一心求死,筹划着以死亡击溃家长。教人怎不心痛?

  悲伤的故事,又何止区区一件。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小小的身躯承载了母亲玛丽琳多重期待?医学、物理,她从未热爱,甚至厌恶至极,却只能装作喜欢。终此一生,她始终在他人期待的荒原中,匍匐前行,却将自己都搞丢。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年轻人冲动,抗挫能力极差,一件芝麻大的事情总是喜欢较真,喜欢走极端。可是,说这些话的人从来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世界。承受巨大升学压力、从早到晚学习的是我们,不是抱怨九九六的家长;起早贪黑,生活只有刷题讲题的是我们,不是刷手机、聊天的家长。而我们刻苦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热爱,是对未来的期待,支撑我们走过十年寒窗苦读。如果爸妈是现实主义者,那年轻人大多是浪漫主义者。至少,我们活在热爱之中,我们只愿目之所及,皆是欢喜。

  可是,苦读之后,结果呢?喜欢的城市太远,不能去。热爱的专业,不赚钱,冷门,不能报。喜欢的另一半,条件不好,地区太远,我不喜欢,不能追。当我们看见喜欢的东西,眼睛是会闪闪发光的,可是,家长却倚着经验的天然优势,自以为是地掐灭一个又一个火苗,冠之以“我们这是为你好”如此“推心置腹”的理由。

  爸妈天然地惧怕,我们会摔倒,会受委屈,会走弯路,可是,这不就是人生吗?生活的苦难也许会击倒我们,却从不曾杀死我们。而目之可测的未来、再无热爱的空虚却一直在一遍遍提醒我们:人间不值得。

  爸妈的爱,从来只是奉献,不求索取,嘘寒问暖,悉心照料。可是叠积的爱与期待,控制欲如此之强,重量如此之大,压得孩子,甚至无力在这人生漫漫长路上,迈开步子。

  是否只有死亡才足以震慑迟钝的神经?是否只有淋淋鲜血才足以反映教育的畸形生长?是否只有在一具具冰冷的尸体面前抱头痛苦,才悔不当初?

  爸妈,收手吧。给我们些尊重与自由,我们不是木偶,我们是活生生的孩子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