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愤怒
原文:
“但是,”有人问我,“在有些情况下,愤怒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例如,看到有人随意破坏环境,‘义愤填膺’不正是有良知的表现吗?”
我的回答是:我坚信,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我有意识地将有的行为看作“不负责的”或“有良知的”,将有的人看作“贪婪的”或“道德的”,便是在助长这个地球上的暴力。
如果我们想让生命更美好,与其去论断那些杀害、强暴他人或污染环境者们是什么样的人,不如将注意力放在我们的需要上。
在我看来,愤怒是疏离生命、引发暴力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所有的怒气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善用愤怒,视之为唤醒自己的报警器,意识到自己有一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我们生气的思维方式并无法使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
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且花费力气来满足需要。愤怒往往驱使着我们把能量用于惩罚他人,而非满足需要。
因此,我建议,与其沉浸在“义愤填膺”中,不如带着同理心与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连结。
这也许需要一些时间,但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的思维将会有意识地以“我生气,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无论何种情况下的愤怒,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指责和惩罚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
相较于指责和评判,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出来,才是正确表达愤怒的方式。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们家里,我是最容易愤怒也是经常愤怒的人,常常因为找不到东西而发火。
我和女儿共用一把梳子,我经常在梳头发时找不见梳子,然后情绪怒火被点燃,会指责女儿乱放物品,大声喊着“能不能不乱放东西,用完就放回原位”……
我觉察到,因为找不到东西而发怒,对我来说,是频率比较高的。读到这里,我明白了,怒气背后,是因为我的一个需要没有被满足。
那我的需要是什么呢?我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不因为找东西而浪费时间,我也担心孩子养成一个不好的生活习惯。
是的,每当要找东西的这个时刻,打破我认为的这种秩序感,就会引发愤怒。
A2:我的应用(目标+行动)
目标:下次遇到找东西的情况,从愤怒中跳出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愤怒。
行动:当再次发生找东西的事件时,在习惯性反应的驱使下,改变也许并不容易,尝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运用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慢慢练习:
1、让自己停下来,做个深呼吸;
2、看看自己脑海中有哪些评判性的想法;
3、与自己的需要连结;
4、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运用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和践行,慢慢来,相信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