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
2019-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TheBestTheLost
概念:定义在另外一个类里面的类,与之对应的是,包含内部类的类被称为外部类。
-
主要作用:
1.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可以把内部类隐藏在外部类之内,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访问该类。
2.内部类的方法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数据,包括私有数据。而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的数据,必须使用外部类对象建立内部类的对象,而不能直接new一个内部类对象。即:内部类 对象名=外部类对象.new 内部类();
例:class Outer{
int num = 4;
class Inner {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inner show run "+num);
}
}
public void method(){
Outer outer=new Outer();//创建外部类对象
Inner inner=outer.new Inner();//通过外部类对象创建内部类对象
inner.show();//调用内部类的方法。
}
}
3.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具有相同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内部类默认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如果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可以使用 this 关键字。如: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2994/0bf2d5e364e5951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2994/28359dfd8164051b.jpg)
-
分类:
成员内部类
方法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 -
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中的成员位置上,可以使用一些成员修饰符修饰 private、public、protected static。
1、默认修饰符。
直接访问内部类格式: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名 = 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这种形式很少用。
但是这种应用不多见,因为内部类之所以定义在内部就是为了封装。想要获取内部类对象通常都通过外部类的方法来获取。这样可以对内部类对象进行控制。
私有修饰符。
通常内部类被封装,都会被私有化,因为封装性不让其他程序直接访问。
2、静态修饰符(静态内部类)。
** 2.1 如果内部类被静态修饰,相当于外部类,会出现访问局限性,只能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
注意;如果内部类中定义了静态成员,那么该内部类必须是静态的。
内部类编译后的文件名为:"外部类名$内部类名.java";
为什么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呢?
那是因为内部中都持有一个外部类的引用。这个是引用是 外部类名.this
2.2 内部类可以定义在外部类中的成员位置上,也可以定义在外部类中的局部位置上。
当内部类被定义在局部位置上,只能访问局部中被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2.3 静态内部类的特点:
1、 静态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但可以通过 new 外部类().成员 的方式访问
2、 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相同,可通过“类名.静态成员”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不相同,则可通过“成员名”直接调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3、 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时,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可以直接创建 内部类 对象名= new 内部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2994/3f66b0e49d94d37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2994/acf659c0a43eebb2.jpg)
3、 方法内部类:
方法内部类就是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中,方法内部类只在该方法的内部可见,即只在该方法内可以使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2994/b71b239bbc5c0a80.jpg)
一定要注意哦:由于方法内部类不能在外部类的方法以外的地方使用,因此方法内部类不能使用访问控制符和 static 修饰符。
4、匿名内部类(对象):没有名字的内部类。就是内部类的简化形式。一般只用一次就可以用这种形式。匿名内部类其实就是一个匿名子类对象。想要定义匿名内部类:需要前提,内部类必须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接口。
匿名内部类的格式:new 父类名&接口名(){ 定义子类成员或者覆盖父类方法 }.方法。
匿名内部类的使用场景:
当函数的参数是接口类型引用时,如果接口中的方法不超过3个。可以通过匿名内部类来完成参数的传递。
其实就是在创建匿名内部类时,该类中的封装的方法不要过多,最好两个或者两个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