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小
每当听到街上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朋友》时,我就想起了我的发小宁宁,从记事起我俩就在一起玩,因为我们两家是斜对门。
小时候家家户户日子都过的不富裕,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小孩子买玩具,我也一样,我的玩具就是爷爷奶奶在我家后院的两棵大树中间绑的秋千架,没事儿的时候,爷爷奶奶在干活儿,我就在荡秋千。
宁宁的家里条件比较好,她有一个洋娃娃,据说是她大姑姑在凤翔县城给她买的,我很羡慕她的洋娃娃,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那个洋娃娃的样子。它有二十公分高,穿着一身红色的裙子,它的眼睫毛特别长,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好像在对我们说话,特别可爱,我们把它放平,它就会闭上眼睛,让它坐起来,或者把它抱在怀里,它就会睁开眼睛,我们两个很喜欢它,经常抱着它一起玩。
我们的童年就只有一个洋娃娃可以玩,大多数时间都在玩泥巴,现在小孩子玩的橡皮泥,跟泥巴差不多,我们用它做花卷,把泥巴搓成条,然后把它压平,再卷起来,用棍子在中间一压,花卷就做好了。有时也捏泥人,把泥巴捏成圆形,做它的头,捏一个长方形做它的身子,再捏两条胳膊两条腿,给它沾点水,粘在一起,一个小泥人就做好了。
有时也闹矛盾,几天不说话,见了面就呸呸地互相吐口水,过几天又和好了,两个人勾勾小拇指,这样我们就和好了。
记得我家门前有一个池塘,我们经常去池塘边洗衣服,妈妈不让洗,我们就拿上自己的小手帕,带上盆子和肥皂,在池塘边装模作样地洗手帕,那时是春天,池塘里有很多小蝌蚪,我们就会跑过去捉小蝌蚪,把它放在盆子里,拿回家养在一个小瓶子里,等过几天想起来,小蝌蚪已经死了,等下次又去池塘边玩时,看见草丛中有许多小青蛙在路边蹦来蹦去,我们还在池塘边找小蝌蚪,哪里还有蝌蚪的影子啊,直到回家问爷爷奶奶,才知道青蛙就是蝌蚪变的。
宁宁的爸爸是厨师,做的饭很好吃,我经常去她家蹭饭吃。她的妈妈是裁缝,她给宁宁做一身漂亮的衣服,我妈妈看见了就买一块同样的布料让她妈妈照着做一套,我们在一起玩时,穿着一样的衣服,经常会被别人当成双胞胎。
等我们上学了,每天我会去她家叫她,和她一起上学,老师让我们坐同桌,下午放学又一起回家写作业。小学二年级我们一起转学到街上上学了,从那之后小学和初中整个阶段再没有分到过一个班,她在一班,我就在二班,每次都完美的错过,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的感情。每天照样一块儿上下学,一块儿写作业。
现在她在市区上班,我在老家县城,因为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见面的时间很少,但儿时在一起玩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有时回家偶尔遇见,我们就会去彼此家里坐一坐,感情一直都在。前年我带着儿子去市区玩时,她看见我发的朋友圈了,就打电话邀请我去她家玩,她的厨艺不错,我经常看她在朋友圈晒吃的,那天她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和儿子。
现在虽然不常见面,但我们姐妹四十年的情谊永远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