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我的故事
昨天晚上,我试探性地问9岁半的大儿子:
“你会偶尔想念外公吗?”
“会啊。”
“你觉得外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外公是个很乐观的人,他总是逗我笑。”
我很欣慰,我的儿子喜欢外公,他会想念外公,他心中的外公定格在快乐的画面中。
而回忆起来,在我和姐姐的成长过程中,好像从来没有向爸爸撒过娇,也没有过亲密的接触,我们都很怕他。我们这样的父女关系,是很多中国传统父女关系的写照吧。反而成年后,爸爸想融入我们的世界中想和我们开玩笑,我们却有些不知所措了。
爸爸和我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多。因为我十五岁起到长沙读书,此后只有寒暑假回家。我们交流也很少,他年轻时就被同村人取了绰号叫做“冷哥”并非是徒有其名的。不过,也许那时他在朋友面前话会多一点吧。但是还是有几个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1.不要随波逐流
小学时我在“团结学校”读书,学校有间小房间充当小卖部。同学们都去买酸梅粉或者其他属于农村孩子消费得起的零食。虽然家中有三个孩子,但爸爸在粮站工作,八九十年代单位效益应该还算可以,所以我有一点零花钱。有两三天时间,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频繁光顾小卖部。爸爸知道了,只是简单说一句:
“不要随波逐流,要节约。”(时间隔得太久,准确说法我不记得了)
从此,我几乎停止了去小卖部买零食的行为,因为爸爸要我节约。直到现在,除了为孩子为家人买东西,于我自己而言,我应该也算得上一个节约的人吧。
2.最美好的生日
具体哪一年我记不清了,但肯定是小学阶段。我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家里种的辣椒、黄瓜还没有到可以吃的时候。爸爸从外面买了青辣椒和黄瓜,亲自下厨做菜,其中,辣椒炒肉中的青辣椒没有我们菜地里的本地辣椒辣,反而沾上了肉香,黄瓜的味道特别清新,也比本地黄瓜好吃。这两道菜堪称美味。
那是在黄昏时,我闻着香味,享受其中。这就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次生日。
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17号我开车送大儿子参加昆虫主题活动,行经万家丽高架桥上,我和他聊天,详细说了这一次“最美好的生日”,当天晚上,爸爸就去世了。
想到此,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3.爸爸的启发式教育
爸爸下岗前在粮站工作,工作地点在花石镇几个乡换动过。有一年,他轮换到排头乡粮站。那时姐姐已经在医院工作,我到长沙读师范,弟弟读高中,妈妈在医院食堂打工赚钱。所以,暑假时,我和弟弟就只能到爸爸单位跟着爸爸一起过了。
粮站的环境让我们非常陌生,生活很寂寞。我不擅长交往,不认识几个人。有一家老乡邻居,跟爸爸关系不错,经常看到他们和爸爸聊天,他们也喜欢找我说话。我可能在冷酷的青春期,很不喜欢陌生人跟我开玩笑,表现出很抵触甚至是无理的样子。
爸爸看在眼中,但并未批评。有天下午,他把我带到老乡的菜地中扯些蔬菜,具体对话我不记得,但是寥寥几语成功地让我感受到了老乡的善意和大方,从此我也改变态度,不对人家冷眼相望了。
在我们三姊妹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是主要负责人,爸爸参与较少,因此我们没有形成深入交流的习惯。爸爸渐渐老了,参加家族聚会时很少说话,总是默默地在一旁,我们总是忽视他。
如果说,在我和爸爸的父女相处中我最后悔最内疚的是什么?我想,是我没有好好地和他聊天,真正去走近他、倾听他、了解他的内心,给他高质量的陪伴。而这份遗憾,此生都没有办法弥补了。
在灵堂安睡的爸爸,神情特别宁静。在进入火化熔炉之前的爸爸,脸小了很多,更加像个未经世事的婴儿。我就这样看着他,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直到被一道门彻底隔绝……
爸爸,你现在在那里,还好吗?请托个梦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