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歌劇] 墨分五色(上) —— 海風陣陣愁煞人……
(文:简书_红豆)
大海邊,沙灘上……
大海邊,沙灘上
風卷大海起波浪
漁家姑娘在海邊
織呀織破網
潮水升,浪花湧
漁家辛苦世世窮
爺爺留下的破漁網
好歹也靠它過一冬……
深秋,海浪,拍打著岸礁,天地一片昏暗。茫茫東海,濁浪滔天。此刻,臨海憑風,不由人一陣陣坐立難安。
東海邊,有一個叫做牛頭角的小島,島上,住著一戶姓徐的漁家父女。漁家人,靠海吃海,憑著一雙手捕魚度日,卻依舊是受盡了盤剝壓榨,溫飽都難以解決……
爹爹徐老大體弱多病,早前為了治病欠下了魚行黑老大七奶奶的高利貸,這幾天人家催著還錢,徐老大病倒在破床上長吁短歎。藥都吃不上了,哪來的錢還高利貸呀……
徐老大呆呆地望著家裡那潮乎乎黑魆魆的石頭墻壁,真恨不得自行了斷。
家裡除了一張打魚的破網和一條出海的舊船,簡直就是家徒四壁。此刻自己又咳又吐,病得鬧心,出海打魚都沒得氣力,拿啥還債?船擱淺在沙灘上已好些日子,沒錢買米買菜,父女倆已經喝了好幾天的鹹魚湯了……徐老大看著在灶台前洗碗的閨女,一陣心酸,哎,真委屈了女兒珊妹啊!
珊妹是個17歲的大姑娘,長得漂亮,身材也標緻,該突凸的地方不差半兩,該苗條的地方不多一分,在牛頭角也算是遠近聞名的美女一枚。只可惜生在窮人家,珊妹穿不上好看的衣裳,也吃不上一頓飽飯,整日裡跟著爹爹出海打漁,風吹日曬,打小便練就了一身不輸男孩子的好水性。
珊妹的性子像極了爹爹徐老大,是個倔強要強的女孩子,出身低志不窮,寧可餓死也不低三下四求有錢人施捨。靠著一雙勤勞的手,苦熬苦掙,頑強生長,風吹雨打中,倒也出落得像一株大海裡美麗的紅珊瑚,晶瑩鮮亮,光彩動人,平日在漁村裡一走,那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欺行霸市魚肉鄉里的魚行黑老大七奶奶早就瞄上了珊妹,這世上,哪個男人不愛那價值連城的海中紅珊瑚?看著珊妹跟窮小子阿青眉來眼去,七奶奶的如意算盤扒拉得不太順手。躺在酸枝懶漢床裡,七奶奶抽著煙,想著美事兒。這姑娘,要是能……
阿青哥,你在哪兒啊?你可知道,珊妹的日子多麼難熬。你為了保護珊妹,跟七奶奶硬拼被逼得遠走他鄉,留下了珊妹,整日裡想你念你,卻沒有你的一點音信。
阿青哥,珊妹生是你的人,死做你的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七奶奶要我毀操節,海枯石爛難上難!
可憐爹爹已斷藥多日,病痛難熬。家裡早已揭不開鍋,七奶奶又三番五次上門來要債逼命,珊妹我如何能救爹爹于水火啊!
窗外,海風呼嘯,陰雲密佈。窗內,藥盡糧絕,命懸一線……
“爹爹,要不……我……”
“不成,不……成!你死也不…… 不能去給……”
“爹!爹…… ”
“不成啊…… 孩子……”
“爹,您先別急,好好歇息著,我……聽爹的。”
“唔…… 唔……”
“爹,您歇著,睡一會兒吧……”
……
窗外,風更大了,說是這兩天有颱風黃色預警。海也出不了,拿啥抵債?拿啥換藥?怎麼辦,怎麼辦……
珊妹捧著空空的藥碗,悄悄扭頭望了一眼歪在床上唉聲歎氣的爹爹,咬了咬牙,走出了家門……
海風陣陣愁煞人
—— 歌劇《紅珊瑚》珊妹詠歎調
海風陣陣愁煞人哪
啊~~~啊~~~
風聲緊浪滾滾
風浪它不憐打魚的人
阿青哥被逼逃大陸
冬去春來半年整
汪洋大海隔斷音信
哪年哪月他能回家門
爹爹染重病
他臥床昏沉沉
漁船擱沙灘
漁債逼死人
漁霸的天下何日了
漁家苦難幾時盡
聽說是大陸上烏雲散
大龍山上來了解放軍
殺漁霸救窮人
此話想必都是真
淚眼望穿千重浪
但願救星早降臨
擦幹臉上的淚
忍住心頭的恨
為了爹爹能活命
珊妹賒藥登豪門
這是中囯經典民族歌劇《紅珊瑚》的一首著名的選曲,也是每一屆青歌賽上民族唱法的必選曲目之一。這首曲子旋律非常優美,但演唱難度也很高。
由於借鑒了中囯傳統戲曲豫劇的板腔設計,全曲各個小節都有不同的“板式”,尤其是高音部分充分發揮了豫劇特有的那種高亢濃烈的行腔特色,對演唱者是不小的挑戰。
而該曲低音部分也很考人,一些顫音修飾既有戲曲的情緒風格,也有歌劇的技術難度,因此能唱好這首詠歎調的並不多。
該曲隨著人物內心的走線設計了多種不同節奏情緒的“小節”,每一小節都相對獨立,具有鮮明的音樂風格,在快慢、起伏、升降等設計上,與歌詞進行了極為準確的對接,呈現出一種跌宕起伏,大起大跳的特點,因此也被作為民族“美聲”的試金石。
《紅珊瑚》自上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也經過了多次復排重演等“再創造”,逐漸為更多的聽眾熟悉和喜愛,其中辣妹子版和彭團版最為著名,也更具影響力,兩人都是民族唱法的翹楚,在演繹上也各有自身的風格,她們的演繹,令《海風陣陣愁煞人》具有了時代新的韻味,也為紅色經典注入了新的魅力與活力。
而該曲在流行唱法上,也有成功的標本,那就是著名的"天音老唱片系列"推出的女聲組合。該組合把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進行了糅合,令該曲的通俗性有所增強。
在聽感上,該組合的柔曼式演唱令此曲更加富有現代流行音樂的特征,加之流行曲風的弦樂配器層次更為立體豐富,很好地襯托了女聲小組唱的人聲底色,因此這個版本的《海風陣陣愁煞人》也被業界列入“發燒人聲”的範疇不斷升級。
中囯民族歌劇具有聲情並茂的特點,濃淡深淺,自有一番別樣的風情。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像中囯的書畫墨色一樣,在不同的點染“筆法”詮釋中,呈現出與時皆進的多樣化表現。
顯然,藝術,只要把握住內核的傳承,其他外在的形式,多一些不一樣的表現,也是一種審美的豐富,這也是十分值得的創新與實踐。
因為,文藝,最終是為更廣泛的大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