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仗剑天涯
3 仗剑天涯
一个天赋异禀的青年如太白,他拥有过这个世间的繁华和荣誉,他的理想也非同凡响,也超脱于这个世间。
他的第一个理想是成为宰相成为帝王师,他想要把本身已经繁盛的大唐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他说“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一个有情怀有抱负的人如太白,他会想着在杀退千军万马的敌人之后饮下君王赐的美酒大笑扬长而去,绝不留恋在官场在凡俗的地位,而那份潇洒也只有这种一身侠气的人能做到。然而,你说他是个文人,这完全是个误会。
作为道家虔诚的信徒,李白第二个理想是成仙,在功成之后遁隐于野,潜心修道。
可是现实把你所有的理想抽筋拔骨了还不算,还要吸干榨尽,而理想只是理想,最后有人总结出来一句话说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
可是,万一实现了呢?
对于太白而言,在他的意识里没有万一这个词语,只有一定,他相信他一定能发挥他人生最大作用和意义,他就是这样自负的一个人。
这一年,李白24岁,并未婚配,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于是,他告别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带着些许乡愁,带着光芒万丈踏上行程。他目光的远方是光明,是未来,甚至是大唐盛世的另一个高度。
舟行江上,见到的是长江水上的落日,海市蜃楼的奇景,还有天际边西斜的月,这些都让他的内心无比豁达。
他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那个舟车缓慢的年代里思乡的情怀是诗,是远方。
他总是说自己是一只大鹏鸟,胸有万里河山。
他把自己比作诸葛,比作管仲,他说“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他是要成为天子的肱股,就是怀揣着这样的目的他的行程才那样动力十足。
独行万里的意义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旅途遇到了什么人,他们带给你怎样的改变。不然你看到清一色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又有什么意义。
在路上也不尽是些历史性的相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人,他们同李白纵酒赋诗。
“吴姬压酒唤客尝”,吴姬就是吴地的美貌女子,她们搔首弄姿取酒来让李白喝,“来啊,客官”。
呵呵哒,什么吴姬,明明就是三陪小姐。
那一天他们要告别,在这个酒店里,李白喝的很醉,他说“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很多人去送他,将行时还留住脚步共饮一杯。
李白出手阔绰,短短的一年里散金三十万,好吧,继续讲有一个土豪老爹是多么重要。
这一年在安州安陆郡(今湖北),他已囊中羞涩,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挥霍。
他有一腔怀才不遇的愤懑,他说: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是的,一个壮志凌云的人,眼看着岁月一点点逝去,眼看着自己的年龄一岁一岁大起来,可是自己还是离理想很遥远。而且,那一年他病了,病的很重,人就是有生老病死这样的事情无法摆脱。一个卧在病榻上的人,他内心的脆弱,就像一颗鸡卵轻易的就能碎一地,他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更令人焦灼的是他的古琴放在玉匣里已经很久了,他的剑挂在墙上没有力气舞动,他不能那样潇洒的生活。
疾病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卧在病榻上的李白也是李白,仍然能使当地的升斗小民躁动一番,到处都吟诵李白的诗,到处都有关于李白的行踪和故事,人们对这样一个狂人褒贬不一。
也是在这一年里,李白结识了孟浩然,他带着大病初愈的脸,与其把酒言欢,他们论及诗书,论及天下大势,相互感慨对方的才情,他们喝的一醉方休完全没有文人的那股一较高下的小家子气。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他也曾有过出官入仕的愿望,却一样有大部分人落第的命运,他也相信自己是块金子所以一直留在长安意图被挖掘,机会终于是来了,却因一句“不才明主弃”引来玄宗不悦而再未有机会入仕,从此山水为伴,田园为侣。
李白说“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年轻的时候放弃了高官厚禄,老的时候隐居山水。诗是好诗,就是觉得李白有些过夸,是孟浩然他自己放弃的高官厚禄吗?不是吧,也是自己被“轩冕”摈弃,也是不得志,他没有恣意的姿态,他也曾为落第之事失望愤懑过。或许孟夫子曾自我安慰说:不就是功名利禄么,我本可以醉在山月花草多好,不事君王也落的自由自在。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被李白听了去吧,谁知道成就了不朽诗篇。而孟浩然更被李白视为“高山安可仰”。
相对与李白而言,孟浩然并没有那么执着,他没有用尽毕生去追求一个志向,“追不到的梦想换个不就得了”。可是,李白并不认为自己追求不到这些,他始终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飞上天穹。只有政治的力量才能做到改变世界,他要成为宰相,成为帝王师,这个世界就会不一样。
到底是世界不一样,还是李白的世界和别人的不一样。是的,他理想,浪漫,他骄傲,他负有才名,他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人,太白,就是不走寻常路。
亦是在同一年,李白经陈州,遇到了大书法家李邕并与之相识。
在李邕的眼里,李白不过是个轻狂的青年人。
“到底还是太年轻了点”,李邕如是说。
但是李白并不以为然,他仍然说自己是大鹏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是承受过质疑和嘲笑的,他唱高调,他宣扬自我,别人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最后他对李邕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奔向理想放弃了科举的道路,好吧,好在唐代还有举荐贤能可以用来选拔官员的方式。
可是李白却拒绝了广汉太守的引荐,他是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他想直接就能成为帝王的肱股之臣。他相信他所在的时代能成全他的人生,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相较于那些庸俗无能的官吏更令他自信倍增。他更加相信自己是大鹏鸟。以他的自负怎么肯默默地作一个小吏。
�������X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