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顿悟,关于天赋和找对象
因为你有天赋
这是几个师傅解释最后选择我的原因。很奇怪的是,他们来自不同行业,资历有深有浅。
一度看不清自己,曾以这些话为动力,有了天赋再加上努力就能成为他们的样子。
过年这段时间听着梁宁的产品思维,突然醒悟我走了很多弯路。一个人的评价,源于他的参照系,源于他的天花板,源于他的认知框架。别人的参照系不是我的人生坐标,别人的客套话说过就过,我的路还要自己走。
师傅们做出“就选你了”这个决策的论据:
1、可供师傅选择的对象的平均水平
2、假设这个前提为真:师傅的天花板是他选择的人可能达成的最高成就,看上去还不错;在我这个年龄师傅们达成的成就没我好,未来发展应该好
阅人无数且熟知此行业的人才结构、人才特质,再做出最优决策,能把一个合适的人放在一个合适的岗位。这是我2018年的目标之一。
怕什么就去做什么
我见过这样做,脱胎换骨的,也见过这样做,把自己逼疯的。
恐惧是一个人的边界,一个人的动力。
不把自己逼疯的前提:
1、找到原点
2、找到边界
能承受的范围内拉长半径,扩充边界。哪怕失败了,回到原点重头再来。
原点:让你快乐,让你的存在感可以安放的地方,你可以乐此不彼一直花费时间但毫无压力的地方。
找到自己的原点,不断去扩充能力,调整资源,一直是我的目标。但是坚持公司的使命,找到公司的边界,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是2018年要一直反思的。
你有多少存款?多少套房子?
曾经我用三观去找灵魂伴侣,找到了,没经营下去。
后来我用世俗观念参加长辈们的相亲,看谁谁不顺眼。
两个极端,都走不下去。
这两条路子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因为我都执着于当下的点。当下他是否三观符合,当下他是否有车有房让爸妈满意。
我们害怕付出时间而无所获,所以执着于当下一点,没有分析他在哪条线上,他的发展趋势如何,他的能力和资源结构如何,他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我们对员工也过分执着于当下一点。对创业公司来说,当下愿意加入的,已经是最好的一个点,当兵的怕死,做销售的怕产品卖不出去,人之常情。掌舵者要去寻找能够为单点赋能的趋势,比如大客户的认可,比如充足的融资金额,比如有战略资源支撑的风投......一个点榨干了也就是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