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散文故事青春

土载天下,木承苍穹。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217人  公子弘一

    有幸听到刘西拉老师在我们学院做的报告,作为一名多年后将涉足土木工程行业的青年而言,我感触颇深。

    2017年7月,在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无缘之后,我选择了同济,并且将土木工程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带着对土木工程的懵懂,我来到了同济。刚进入同济,最先去观看的当然是建筑,第一感觉蛮让我失望的,一个以建筑闻名的大学,为什么校内建筑只能是差强人意。直到参加新生典礼时,听学院院长在报告中提到,同济的土木在2017年的土木界评比中斩获世界第一的桂冠。从那时起,我才意识到作为土木学院的一份子是有那么的荣耀与背负那么大的责任。也是从那时起心里对于土木这门专业才有了心里的一丝丝敬意。

    上一个学年,听的最多的两句话莫过于“又土又木”和“工程师是艺术家”。“又土又木”大多是来源于我们日后工作的吐槽吧,虽然我曾今也认为自己日后都要和钢筋水泥打交道是那么的“又土又木”,但是好在在“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这门课程中老师一再强调“工程师是艺术家”,并且让我们去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我们总是惊讶于一幅画,一件艺术品的美丽,可是于我而言,模型也是美丽的,在付出脑力与体力之后,看到自己团队的“佳作(哈哈,自夸一哈)”,内心是那么的欢愉,那一刻自己就是艺术家。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专业知识,也在学长学姐的引导下仔细去了解了我们学校的每一栋建筑,最后我才明白,每一栋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建筑背后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都渗透了老一辈同济工程师建筑师的智慧结晶与人文情怀。我才意识到,同济的故事是那么的漫长,那么多古老,那么多引人入目。

      而在听完刘老师的报告后,对于土木工程我有有了新的认识。刘老师博学多才,独特的经历使我看到了一个土木界学者的另一番风采。

    有着政协常委身份的刘老师参加了许多次国际会议,在他所讲述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他0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临时报告。会议主席邀请刘老师做一场临时报告,在得知日本也有学者将在这一场关于“工程灾害与防灾减灾”的国际会议上进行报告,刘老师爽快的答应了,只有唯一的一个要求,日本学者得在他前面进行报告。为什么刘老师怎么执着?刘老师说道,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是在日本人的飞机大炮中度过的,每一天提心吊胆。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是对于日本人所犯过的错以及现在日本的对华态度,我是不可能原谅的,我想刘老师的心情也是如此吧。当看到一个曾今侵略自己国家,威胁自己生命的国家的人,我想刘老师内心也是感慨万千吧。但是学者有学者的智慧,学者有学者的选择。

      刘老师说他在听日本学者的报告中多次听到日本在工程灾害中所做的“Achievement Achievement Achievement .....”and “Contribution Contribution Contribution .....”,听了日本学者的报告,刘老师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报告进行了调整,他将中国在工程灾害与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压缩,尽可能多的谈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外国学者更加倾向性认为中国是发达国家)在工程灾害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的方法。据刘老师说,报告完了之后排着跟他握手的人很多(看过美丽心灵,我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期中,这次会议的负责人激动的拉着他的手说“西拉呀,你讲得太好了.....”故事讲完,刘老师对我们说道,日本人大谈特谈成就与贡献就好像害怕世界忘了他一样,这是一个小度量的国家的行为,而事实证明刘老师说的很对。那一刻,我深刻的理解到,或许这就是一个学者的智慧,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一个国家的尊严。

      听完故事,我回想历史,发现历史上只样的工程师不乏其人,还有一些工程本身就是关乎国家地位与尊严而修建的。和许多爱国人士一样,工程师也为国家尊严而战,只是他们选择的方式与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他们以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作品,向外国人述说,我们中国不仅行,而且还可以做的很好。而大多数工程师扎根于中国每一个地方的建设,激情的土木人号称将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但是我想说的是不仅仅是祖国的大地上,更加是世界每一个角落,在未来甚至可能是外太空。

      虽然我所学知识连土木的门槛都没有跨入,但是我相信工程师是艺术家,我会热爱这一门专业,并在其中找到我的归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