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用心生活,高自尊写作
今天下午,点开“谈写作—纸上电台”的微信群,又听了一遍无戒老师主题为“用心生活,用最自由的方式写作”的分享内容。
很多人写文章最大困惑是,你认为你的内容对读者特有用,但实际上读者根本不关心你说了什么。其原因就在于你的写作“不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叫“海马状突起”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过滤器,它的职责就是帮大脑过滤信息。而当你的文字没有显现出足够的自信心时,读者就会对你文章的内容产生疑问。
TA是一个有价值的人?TA拥有很多好的品质?TA对自己满不满意?TA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吗?
如果读者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在读者心目中就是一个低自尊的人。
而作家的目的,恰恰不是告知读者事实的真相,而是去影响读者的认知,激发出他们的反应。
因此,当读者认为你是一个低自尊的人时,那么你说的一切都就会被读者自动忽略。
因此,所谓“用心生活,用最自由的方式写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有自尊的写作”。
康德说“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总体态”,而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能力,由于对自己存在的价值高度认同,所以在文章中能呈现出极有自信的形象。
第一点,作品中有“我”,就是要把自己独特的、真实的体验放进自己的作品中。
作为一位作家,从刚开始写作,就必须意识到’这是我在写’,而不是一群人在写,也不是另一个谁在写。
虽然很多人的作品,技巧、语言、结构各方面都没问题。但由于文学是作家独特地面对世界的方式,其价值就在能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东西。
因此,如果创作时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那么就将永远走在别人的阴影里。
第二点,总能找到张力最大的那个时刻。
历史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其密度和节奏不但各不相同,还会不停得出现拐点。
因此,好的作家不但要找到跟自己张力最大的时代变迁,而且还要清楚自己身处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很多作者抱怨,自己多年来一直写,却成不了出色的作家。
如果把他们几十年前的作品拿来看,会发现虽然今天故事讲得越来越顺、技巧和语言越来越好
但是,这么多年,他们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在变。
第三,总在不断产生对世界的新认识。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不少中国作家六十岁以后只写回忆录,但不少欧美作家直到八十岁创作力仍然很旺盛,作品质量也很高。
原因是,这些中国作家靠经验写作,而经验是会写完的。有的作家只吃一口井中的水,好的作家同时会挖另一口井。
作家写到最后靠的不单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有持续写作的能力,要不断对世界产生的新的认识,在看世界时不停地发现新问题。
第四是,不抗拒现实,总能和现实保持关联。
一位好作家,要有能力站在“高处”去看待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而一部伟大作品,也应该是用时代的语言表达时代的情绪。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没有哪个好作家会拒绝现实这个词,也没有哪个好作家在拒绝时代。”
他的风格是魔幻现实主义,但马尔克斯喜欢说自己是一个写现实的作家。
这是因为他不是一个跟着政治或主流走的作家,他的作品跟现实之间血肉相连。
那又该如何做?很简单,两个原则:第一,与我相关;第二,存在反差信息。
比如说“一颗距地球一万光年的超新星自转了一圈”,这个信息属于既与我无关,又没有反差。
但“一颗距地球一万光年的超新星发生了大爆炸”,这个信息就有反差了,但还是与我无关。
可如果是“超新星发生大爆炸,陨石雨将对我市造成灾难性打击”,这就是既与我有关,又有足够反差的信息了。
具体有下面五招可以用。
第一招,绑定读者的关注圈。像性、孩子、美食、成功的捷径、奇闻异事,这些所有人都感兴趣的信息,就很容易进入大脑。
假如你在写一个关于青梅的文章,就是青梅竹马的青梅,一种酸酸的梅子。
这种水果和大脑的关注圈有十万八千里吧。那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它和关注圈里的某个内容建立起联系。
比如,能不能找找和青梅有关的“奇闻异事”呢?历史上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啊。
假设文章标题写成:《这种水果,改变了三国的格局》,会不会就好多了。
因为很多人对青梅不关心,但对三国故事关心啊,这不就建立了联系吗。
第二招,绑定用户的切身利益。比如说写的是全自动洗碗机的,拿那就不能说洗碗机的技术有多先进,而要应该写主角用它节省了多少时间,在期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第三招,绑定其他人关心的利益。所有人都不想脱离群体,如果一个信息是被很多人关注的,那么和它相关的文章都更加容易进入大脑。
第四招,强化情感。比如说,平时没人在乎电筒的存在,但一句“桌上放着一个硕大的电筒”,就能使人知道人物的处境。
第五招,绑定当下任务。人们处在某个场景当中,就更容易注意和当下场景有关的信息。
无戒老师说:用心生活,用最自由的方式写作”。我想说:对现实保持关切,而不是试图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