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不可替代,厉害的人都在拼命奔跑
我朋友小吴有段时间特别郁闷,他是公司的技术总监,业务能力一流。他觉得整个公司都是他一个人撑起来的,如果没有他,公司的很多业务没办法开展,其他同事更是不堪大用。
他甚至放言,如果他走人,公司就会垮掉。正因为有这样的底气,他提出要加薪和占股,然而老板拒绝了他。
小吴辞职了,但公司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会垮掉,一切都照常运转。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顶替他的人,竟然是他曾经的下属,而且工作能力更是不逊于他。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无可替代,甚至替代你的那个人就一直在你身边,你以为自己很重要,只是你正处于那个位置,而其他人没有机会罢了。
实际上,很多人都在一直等待机会,去证明自己也可以很优秀。
2
《哈佛家训》中有一个故事,叫《每个人都有一根指挥棒》。
美国著名音乐指挥家、作曲家沃尔特·达姆罗施20多岁就当上了乐队指挥,少年得志,意气风发,难免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是乐队的灵魂,不可或缺。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排练,准备开始时才发现,自己忘记带指挥捧了。助手告诉他,借一根就行了。沃尔特觉得不可思议,整个乐队就他一个指挥,他能找谁去借?他试着问了一句:“谁有指挥捧,可以借我一下吗?”
话音刚落,大提琴手、首席小提琴手和钢琴手,都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指挥棒。
这一幕深深地震动了沃尔特,在别人眼里,自己从来都不是无可替代的,不少人甚至暗自努力,随时想取而代之。
在这个位置上,与其说自己无可替代,不如说是占得了先机。竞争者无处不在,如果自己不能持续进步,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被其竞争者所淘汰。
从此以后,沃尔特更加努力,每当他自满自大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三根指挥棒。
3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情话式的煽情语言:你独一无二,你是无可替代的。
这样的好话没有谁不喜欢,但不管语言如何动听,也无法改变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要面对的残酷的“丛林法则”。
没有什么无可替代,厉害的人都在拼命奔跑。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一位老人告诫年轻人:“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过日子,再厚的家底也会被败光。有危机感的人不一定会有危机,没有危机感的人一定会有危机。”
任何人都可能被替代,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用更好的你替代过去不太成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