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三乐斋日记
(一)
前些天在网上买了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谁此时孤独》,今天到了。由于急着想翻翻这本书,就不顾外面下雨,打着伞取回来了。
这是他在瑞士瓦莱山区的穆佐诚堡的六年时间里,写给朋友们的书信。在这些信里,他记录了自己在山里的生活,描述了自己头脑里的各种想法,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困惑,也给出了自己对外部世界问题的解答。
林克先生说,里尔克书信语言的特点,是朴实无华,平实却不平淡,信笔写来而又老道厚重,有一种很醇厚的味儿,读起来特别舒服。还有人说,要是把里尔克的文字比做一件华丽的衣袍,那么书信就是衬里,这衬里实在精致,叫人有时忍不住翻过来穿。这意思是,他的书信甚至比它的诗还要好。
李尔克自己也说,一个诗人手上必须有两支笔,一只写诗,一支写信,二者不能混用。可见他把书信的写作和诗歌的创作,是放在同等的位置的。
能写那么多信,就得有真情和时间,就得有可长期通信的朋友。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都是很稀缺的资源。
现在如果一定要写点东西,就写日记吧,书信是写给别人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的,只要你的心不干涸,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文字流淌出来。在《秋日》一诗里,里尔克说,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对一个喜欢想象的人来说,只要有光照进心里,孤独就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二)
今天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史记》里面非常精彩的篇目。几十年来,语文教材改过来改过去,弄得像选编杂志一样,但这篇文章每期都在,不好撼动。
文章里讲的三个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是“完璧归赵”,我就给孩子们讲了讲和氏璧的故事,其依据,是《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捡到一块玉璞,认为是天下至宝,就献给厉王,厉王使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在骗自己,就施加刖刑,砍掉了卞和的左脚。武王继位后,卞和重复昨天的故事,又去献玉,结果被砍掉了右脚。失去了双脚,卞和抱着这块石头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三夜,泪流干了,接着流血。这时候文王继位,让玉工清理了包裹在宝玉上的石璞,发现确实是个宝贝。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卞和的行为有些不值得。捡这块宝玉,他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
一是据为己有。这样一个价值连城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送给别人呢?
二是直接扔掉。家里放一个这么值钱的宝贝,总会有人惦记。何况那个时代,草民不能私藏宝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迟早会带来祸患。
三是自己找玉工把它解开,或者在砍脚之前把它砸了,让厉王看到他并没有欺骗君上,没有触犯法律,从而把双脚留下来。
四是砍了左脚之后,亡羊补牢,就再不要去了,这样最起码可以保住右脚,往后拄个单拐,勉强度日。
但卞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第五个处理方式,就是把它献给楚王。
根据《韩非子•和氏》的记载,文王听说卞和在楚山下三日三夜哭出了血,便打发人问他说,天下受刖刑的人多了,为什么只有你哭的这么悲伤啊?卞和说,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刑而悲伤,最让我伤心的,是把宝玉认作石头,把忠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意思就是你真假不分。现在,一边是真理,一边是自己的双脚,卞和最终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证明,真理就是真理。
这里面如果有意义,就是坚持的意义,就是只要你坚持真理,终会有一天得到世人的认可。问题是脚都没有了,以此换取别人的认可,认可了又能怎么样?如果一种坚持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代价未免太大。但春秋战国时候的人,就是有那股子劲,也是最可珍贵的东西。
韩非子引用这个故事,其用意不在卞和,而在故事里面的三个楚王。厉王和武王莽撞草率,又没有基本的判断力,像这样的君王,别人怎么敢给他一些主张呢。
(三)
高考成绩今天出来了。酒泉中学李慧娴同学以656分排全省文科第5名,牛振宇同学以658分排全省理科第82名,初步统计,酒泉中学一本上线率将超过70%。
这又是丰收的一年。孩子们不易,家长不易,老师和学校更不易,这都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是无论如何应该祝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