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富平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党瑶

       提笔写下这个神圣而宏大的题目时,心底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喷薄而出,像是邂逅一位故交,又像是对话一位哲人。尽管已在心底架构好了文章雏形,还是一次一次地浅尝辄止,不想用浓墨述说富平辽远的人文历史、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及慷慨激昂的红色故事,只想以一种“小我”的笔触去记录家乡,感恩故土。

       曾经我也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年夏天,一纸通知书,义无反顾地踏上南下的列车。因此,富平于我,有了新的称谓,叫“故乡”;我于富平,也有了新的身份,叫“游子”。在温暖如春的绿城,岁月已至年尾,却不能深切感受到新春的气息。我在遥远的异乡望着北国明月,道一声:你好,故乡。这份回忆,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遇见?

       富平,我是你八十三万儿女中的一员,我是你漂泊异乡五年的求学游子,你的点滴变化总在我的梦中萦绕。我多么希望自己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在石川河畔、荆山塬上做着追太阳的梦。依偎在你的怀抱,听祖辈们诉说经年的故事。我的家在富平的最南端,依塬而居,塬畔的风吹奏着四季的歌谣,回响着石川河的潺潺流水,故乡的一草一木就这样在我的文字里生根开花。

       你好,新庄。富平行政区划里一个平凡的小村庄,这里是祖辈们躬耕的家园,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多年前,我的先祖从商於古道肩挑家当,跨越秦巴山水定居关中,划地为家,选择和众多外乡人一起在这片土地扎根。也侧面印证了村庄的历史渊源,“新庄”即新组建的村庄。至于具体是什么年岁迁移到这里,早已成了不解之谜。家族里最年长的文化人我的曾祖父记忆模糊,这些年与原乡的族人也没了来往,遗憾文字资料家谱也早已没了踪影。不得不说,祖辈们的眼光是颇具智慧与前瞻性的,新庄村,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大潮中,现在已是荆山塬乃至全县的一颗璀璨明珠。

       荆山塬,这一条黄土梁东西横亘九十余里,从黄帝铸鼎的传说里走来,汲中华破晓之灵气,赋予这片土地神秘的传奇色彩,错落有致的帝王陵寝与守陵大冢更印证了“金丝吊葫芦”风水宝地之说。荆山塬素有“龙脉之地”、“人文初祖圣地”之说,作为塬上的一部分,新庄也氤氲着灵气,这些都为村庄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隐秘而神往。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历史传奇滋养着众生万物,生生不息。

       远去的耕织声在时代变迁中悄然落幕,土地是庄稼人的灵魂,农人的一生与土地是融为一体的。土地教会我们稼穑之恩,土里刨食的穷苦日子,父辈们在这里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人定胜天”的常理,改变着旧貌。我的曾外婆,关中大地普通的农妇,以其坚毅质朴的品性影响着我的童年,给予我最珍贵的启蒙教育,教会我善良。曾外婆带着我在原野里采蒲公英,在麦秸垛里捉迷藏,在田间地畔捉蚂蚁,那些欢乐而纯真的童年时光一直轻漾在我的记忆里。

       我在新庄小学完成五年小学时光,这所倾注了曾祖父及老一辈教育人士心血的农村学校,虽没有城市学校耀眼的光环,其成绩在荆山塬片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因破败不堪的瓦房、陈旧的书桌及稀缺的生源不得不撤校合并。小学,是我记忆中一道美丽的疤痕,在辉煌中谢幕。妈妈的小学毕业照最中央即是我的曾祖父,这位已年逾九十的老校长,从烽火硝烟中走来在教育战线奋斗了半个世纪,无疑是村庄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近年来,在小学原址上建立的村委会高大气派,集农家书屋、卫生室于一体,学堂不复存在,所幸在变迁中留得农家书屋这方文化圣地。

        小学六年级时,我到了乡镇吕村初中就读。这里的四年,是我最为活跃的学业阶段,因一首诗歌《童年的梦想》变成铅印文字,那是小学部唯一的获奖作品,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也算是我文学的最初启蒙。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视文学为神圣雅事并不真正懂文学的孩子竟然从那时起会做着斑斓的文字梦。也是从那时起,我想走出荆山塬的心愿愈加强烈。初中时代,我成了老师眼里的“宠儿”,学校各大活动都留有我的足迹,这也促成了后来高中、大学的性格转变。我以佼佼者的身份从这里走向县城重点高中就读,我们当地的说法,能考上县城最好的高中,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门槛。

       你好,县城。高中去县城读书才是我真正了解富平的开始。小时候,无非是需要买大件东西或者过年时才可以跟着家人逛县城。如若提早知道家人要去县里,小孩子便展现出淘气的小性子,一大早不好好吃饭,为的是腾出肚子去县里品尝各式各样的小吃,有凉皮、肉夹馍、甑糕、糖葫芦等,还有那时5毛钱一玻璃杯的彩色汽水,颜色鲜亮,酸酸甜甜的。去县城喝一杯汽水心里也美滋滋的,那时候的幸福是如此简单。我们去县城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东屏商场、人民路、南关等地方。这条路也成了县城我最熟悉的地方。

       高中三年,我从初中那个积极分子成了寡言少语的人,城乡学校教育环境的差距让我一次次惶恐思索,见识上的浅薄让我默默地沉敛起来,只是暗暗发誓: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往返于学校与家的路,两条河伴随着我的求学岁月,母校迤山高中坐落于温泉河畔,温泉河同石川河一样,滋养着频阳儿女。我高考希望报考心仪的中文专业,最后遵照父母意愿走向了医学院,依父母观点,农村孩子求学不易,希望我掌握一门技术走出农村。无论当初做何种选择已不重要,许多事情或许是命中注定。

       在我依然不熟悉县城的时候,我第一次作别故乡南下求学。从省会西安出发,我对外面的一切充满了无限期待。第一次和父亲搭乘摇晃的绿皮火车,度过长达近40个小时的漫漫旅途,沿途的风景苍凉而陌生。五年南漂,积攒的车票一沓又一沓,富平就成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牵挂,依稀间在我的梦里出现。

       文字,给了我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我成了乡愁故事里的主角,在南国,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深入到了故乡,尝试拿起笔写作,就这样,富平成了我笔下素材的源泉,家乡文化熏陶着我的成长历程。乡土故事、曾祖父的口述家史、村庄宣传、富平公益新闻等内容在我的笔下日益丰盈起来。机遇使然,我也遇见了许多伯乐,是我一生的贵人。文字带给我太多的幸运,归于一点:感恩故乡。

       直至今日,我依旧认为:富平于我,是陌生的存在。我不熟悉县城,方向感极其迟钝的我独自在县城偶尔还会迷路,一直努力摆脱电子地图导航,希望真正地记住家乡的模样。它的发展是如此迅捷,每年寒暑假,去县城时我都要到天桥走一走,望着川流不息的街道,今昔对比可见其繁华。顺着金龙大道望着南塬家的方向,总会想起那些年盼望逛县城时我的样子。这几年富平的变化之快是有目共睹的,恕我的笔拙,不会用华丽的词句去颂扬家乡,只是用小女子情怀去书写家乡。

       这些年习惯了赶路,渐行渐远的旅程循环往复。唯有故乡是心底最深沉的慰藉,夜深了,遂想起一句话:千万不要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对于此问题,笔尖下的故乡便是我的答案。希望每一个相思的梦境都能守候一个美丽的黎明,故乡的风能听到我的问候,盼那石川之水汩汩入梦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