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起叔叔
曹叔叔是我的好姐妹雪玲的公爹,他在兄弟姐妹中是老大,自然就早早地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年纪轻轻,干什么活计都能得心应手。想来是因为劳动量大,激发了生长激能吧,曹叔叔长成了一米八的大个子。
十八岁的时候,曹叔叔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
指导员听说新兵里有个大个子会砌灶,就把曹叔叔叫了去,让他帮着砌灶。他拿起瓦刀就干了起来,很快就把灶砌好了,点上火,非常好用。
指导员忍不住竖着大拇指夸他手艺好。
这一来,营长和各连的领导们都知道了,每到周末,就叫了曹叔叔去,给他们砌灶。
曹叔叔干活干惯了,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班里有什么活随手就干了。周末就给大家砌灶,等都干完了,不知道做什么了。到了周末,就跑到连长指导员那里,问有啥活不?
连长、指导员都很喜欢这个手脚勤快的小伙子。
接着,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口粮大幅度缩减,每天的训练任务却是照常进行。曹叔叔个子大,就受不了了。那天解散后,饿得他的腿发软,就躺在了地上歇歇。正让指导员看见,说道:“曹树起,你可是个闲不住的人呀!看你这样,准是饿的。这样吧,你去炊事班吧。”
就这样,曹叔叔到了炊事班。虽然在炊事班吃东西很方便,可他知道,粮食蔬菜都是按部队的定量拨下来的,如果自己吃多了,别人就得少吃。所以,他也不好意思放开胃口猛吃,只是不用饿得那么厉害了。
那一年,曹叔叔到外地出差,前往火车站。那年头,等火车的人非常多,火车一进站,就特别拥挤,曹叔叔看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总也挤不上火车,急得她满头汗。就上前说道:“同志,我帮你抱着孩子,你先上车,我在窗口把孩子递给你!”
那妇女一看是个解放军同志,说了声“谢谢!”就放心地把孩子给了曹叔叔,这才挤上了火车。
曹叔叔在窗口把孩子递给那位妇女后,把身上带的几个玉米面饼子也递了上去:“带在路上吃吧!”
当时的粮食何等金贵?那妇女不肯要,连说:“不行不行!”
“拿着吧!拿着吧!”曹叔叔硬塞了过去。
那妇女眼泪就流下来了,满心感激地一迭连声地说:“谢谢!谢谢大兄弟!”
周围的人见这个解放军战士送干粮给那妇女,都非常眼热。
可是,曹叔叔没了干粮,自己挨了一天饿。
过了困难时期,指导员对曹叔叔说:“别在炊事班了,你学开车去吧。”
曹叔叔为难:“我不去,我又不认字,怎么开车呀?”
指导员说:“不认字可以学,你是家里的老大,家里人口多,学门手艺,以后好养家。”
就这样,曹叔叔学会了开车,后来还入了党,成了学雷锋标兵。
复员后,曹叔叔当了一辈子司机。他的驾驶技术非常好,也非常精心,一扶方向盘,就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几十年的时间里,一次事故也没出过。
过年的时候,雪玲放假,从县城回到阜草,帮着家里干活,曹叔叔说:“雪玲,你歇着吧,有我呢。”因为在炊事班干过,和面、团馒头、蒸包子、熏肉,做起来干净利落,雪玲哪好意思闲着?就帮着烧火、打下手。
雪玲和占林结婚一年后,曹叔叔见她挺好的,就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卡交给她。公婆慈爱,媳妇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
曹叔叔上了年纪,疾病找上了他,两年里住了五次医院。雪玲像个女儿那样精心服侍。最后一次出院后,把积攒的其它存折、现金全部交给了雪玲。
雪玲也没多想,就拿着了,把几千元现金留给了曹叔叔:“爹,您留着零花。”
“我用不着啦。”曹叔叔又嘱咐这嘱咐那,说起来没完。
过后,占林疑惑:“怎么看着咱爹像交待后事似的?”
雪玲嗔怪:“净瞎说!咱爹的体格底子好,咱奶奶活到九十多,咱爹肯定也能活那么大岁数!”
不久,曹叔叔溘然长逝,享年79岁。
雪玲怎么也想不到,老人家走得这么突然,心里非常悲痛,很长时间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曹叔叔是个忠厚长者,一辈子干活要强,又乐于助人,做了很多屈己待人的事,这在很多精明人的眼里,就像个“傻子”。其实,这正是曹叔叔人格上的可贵之处呀!
注:从容小主群打卡5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