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信任,是不是你的伤?
每每看到这种零可信度的谣言,我都忍不住感慨“这届传谣的真不行”。然而,就是这样的假新闻,就在警察也出动的情况下,也不能阻挡老人们。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 老年人的信任。
1、初次见面老人更易相信不可信面孔
2012 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有一篇文章探讨了当老年人和年轻人同时看到一些陌生人的面孔时,他们会如何判断这些人的可信程度。
从图上可以看出,对于可信的面孔,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感受是差不多的;但面对不可信面孔时则出现了显著的年龄差异,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相信不可信的面孔。
研究中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在面对不同面孔时,他们的脑岛激活出现了显著差异,老年人脑岛激活更弱。
由此可见,老年人在初次与陌生人接触时就已经比年轻人存在更多上当受骗的风险了。
2、老人更重视情绪体验
在心理学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 什么样的信息会令老年人这个群体买账?
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对老年人来说他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知识,他们的目标在于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最吸引人的?“为了家人过得更好!”“震惊!为了你的家人快转!”在这类信息传播的重灾区 —— 微信,遍地都是这样的标题。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另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们在高收益的诱惑下,更轻视风险。所以当有这样的好事(存 50 元,可获得 10 万元的回报)找上门时,他们是一定会趋之若鹜的。
而年轻人则会判断高收益一定伴随的是高风险,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防老人受骗,家人要参与
有人以为,中国的老人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被骗子抓住了贪小便宜的心理。这样说是不公平的,其实老年人上当受骗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国外也一样存在老人大量受骗的问题。
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话,我们要多多参与老人的生活,了解老人关心老人。
1、重视老年人决策中情绪的作用
老年人决策更依赖情绪 / 经验,如何让情绪发挥引导作用可能是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2、老年人更关注亲密情感,家人要参与
如果家人不能满足他们相应的需求,则会有其他人乘虚而入替代家人的作用,例如:骗子。
记住骗子往往不会一上来就来欺骗老年人。他们总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获得老人的信任。但当他获得信任后,老年人就再也不会相信其他人了(即使他们被骗了,他们甚至还会为骗子辩解)。
所以,管用的防骗方法,还是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多和他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