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分阶段的,并且没有对错
偶然间在『虎嗅网』看到了这篇报道《为创业者用6分钟自述的这些错误,点赞!》,对创业者们的观点深以为然,当然也就像这篇报道中所说的,『不同性质的企业,企业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手段与感悟肯定会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这些创业者所说的,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耿乐:竞争对手教我的那些事
1.积极公布你的融资情况
由于我们没有公布公布融资信息,我们的竞争对手得以抢先一步,所有的聚焦点、所有的媒体报道都投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错了,我没有第一次引爆媒体的焦点,所以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很被动。所有的投资人或者媒体采访我的时候都会问到,那谁是不是比你们做的好,因为他先比你先拿到钱,其实实际上是我们先拿到钱,只是我们的没有对外公布,所以我想,有的时候我们大家真的应该积极的去公布你的融资,或者让这个圈子来看到你是最大的。
顺带着吐槽,上次是我们自己还没打算公布融资信息呢,结果被某家媒体提前爆出来了(问题是还有点出入),这才是真的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雷鸣:低调!不要过分叫嚣颠覆
后来我想到,可能是我在报道的过程当中,我过于自信地跟大家说:我们是行业的颠覆者。我们说我们要颠覆这个,我们要颠覆那个,你们过去做的事情都是不对的,我们有多强的、多强。这个时候的话,我相信在座的很多的创业者都是希望能够进入到传统产业,并且把传统产业进入到一个互联网状态的这样的一个希望颠覆的人,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不要过分地去对传统产业说你将是他的颠覆者。
第一,不要轻易以传统产业颠覆者自居,他们有他们的自尊心。
第二,我们需要找到,并划清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之间的间隔与他们的界线,有什么东西是科技完全做不到的,有什么东西是你能够用科技帮他们提升的,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要为上帝,不要去碰他们的蛋糕。
第三,从融入到帮助,从改变到颠覆,要一点一点的来。不要着急,不要为那些媒体上过度渲染的一些报道去催眠了自己,所谓颠覆者,所谓怎么样,一开始不要这么高调的说,你给VC私下里说一说就好,不要进入到那些传统的、保守者的耳朵里。
所谓的『颠覆』的过程应该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划清界限是没有必要的。传统也不代表保守,虽然他们可能不懂互联网,但是他们在行业浸淫多年,有自己的沉淀,这都不是能够轻易颠覆的。
不轻易说『颠覆』,不是因为传统产业不愿意听到才不说,而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做到真正的颠覆。
李天放:不要被那些“虚荣数据”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用基本数据来代表自己的成果呢?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媒体也喜欢这种大的数据,投资人也喜欢这种大的数字,团队也喜欢这种大的数据,那我觉得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当你把你这个数字放在后台,你的团队看到了这个数字,他们就会往这个数字去努力,大家做的产品设计、推广、策略所有的事情全都会围绕着这个数字。所以当一个团队的CEO在看着什么,这个团队就会往这个地方去努力,但如果你看错地方的话,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事情。
其实除了多少用户之外,其实片面追求数据这个问题我们犯过很多次。比如团队大小,比如你们融资到第几轮了?你们融多少钱?你们的估值是多高?
不管是说你的基本数据,还是你的团队的大小,还是你的融资的估值,其实这都不是最真实的目标,那为什么很多、很多的聪明的人会看着这些目标往前走呢?我觉得其实是因为,创业其实是很孤独的,它其实很难,它让你自己充满了怀疑和对自己的不认可。虚荣数据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给自己安全感的东西,因为它可能是很美好的。
数据有什么用?如果我们通过团队规模、融资、估值来判断一个团队或是一个公司,我觉得没什么大的问题。但衡量一个『产品』并不能依靠这些。
就比如我们是做在线教育,有一次我说我『没记住现在我们有多少用户』,因为用户数并不是我看来最重要的指标。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收到后台发到工作邮箱的邮件,告诉我们现在有多少用户,昨天一天一共增长了多少用户。但这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要关注活跃用户有多少,有多少人今天来学习了,明天还会来学习;有多少用户学完了第一门课程,又去学了另一门课程;用户在什么地方停止了学习,可能那里是一道题,把他难住了,也可能他就是没了兴趣……当我们关心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是在做教育;当我们关注于用户数时,我们很有可能只是在做运营。
温城辉:创业千万不要低调
第一,没人来面试
基本上百分之百的人都不知道你的时候,你招聘是非常难的。很多公司很聪明,它在很早的时候去做媒体报道,去宣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样的他招聘会非常快,在人才积累的速度快的时候,你很难打败他的先发优势,所以低调的话,就不会有人来面试了。
我们其实也蛮低调,并且我们的员工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靠团队成员推荐,如果谁身边有靠谱的人,就推荐过来;二是从用户群中发展,这些『资深用户』熟悉我们产品,也拥有我们需要的技能。作为创业团队,这两种来源的员工会比招来的更稳定。
第二,没人来投资
我们去见投资人,然后跟他说我们是90后里面做的比较好的。他说90后做的比较好的,那你比马佳佳如何?我说,我当然做的比较好啊。他问了我一个我到现在都无解的问题,为什么马佳佳比你更有名呢?这是非常无语的一个情况。不过不可否认,低调对于谈投资的确是一个比较不好的事情,它会让你在投资人的心目中打折扣,因为人都是想见到名人的,这是一个我比较大的启示。
有些创业者懂做市场、有媒体关系,他们就很容易打出声音去。但是『名声响』不代表『产品棒』。创业者没必要妄自菲薄,无论你是 toC 还是 toB,产品最重要。除非你是纯粹的 toVC 的项目,不然你就没有必要做的那么高调——当然你也没必要太过于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