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影评

《中国机长》:给机长的戏份这么少,真的好吗?!

2019-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4b2beda060ba

​​虽然知道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结局是航班安全着陆……看《中国机长》时,还是浑身紧张到不行,把系在脖子上的空调衫迅速套在身上,还生出了“去西藏可不能坐飞机”的念头。

我还没去过西藏呢。将来的某一天进藏是火车是飞机还是自驾,是个未知数,对那一片雪域高原,总是心向往之。

在朋友圈晒了电影票,有当老板的朋友问我好不好看,他要搞团建组织员工看电影,问我选《我和我的祖国》还是《中国机长》?

我没看《我和我的祖国》,觉得作为国庆档献礼片,选哪一部员工都会喜欢,谁不喜欢看电影呢?我推荐他选《中国机长》,是基于这部影片跟“职业化训练、专业素养”有关。

影片结尾,机长刘长健(张涵予饰演)说:“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似乎是在总结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我不知道真实的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刚经历一番生死劫,是否会讲出这12个字,就是觉得表现得太突兀,不自然,“升华”的痕迹太浓重了。

好的影片,观众会感动,会自己去总结、评判,得出结论,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恰恰是这句话,让我作为一个观众,觉得多余了,画蛇添足了。

看完电影是晚上9点多,回家重看一遍《萨利机长》,又搜出2018年《面对面·生死迫降》节目对机长刘传健做的近40分钟的访谈,真心觉得——《中国机长》还可以拍得更好一点!

片名是《中国机长》,隔了一夜回味这部影片,却没记住机长这个主角有哪些让人特别难忘的细节,没有突出主角,配角戏又太多,多得莫名其糊涂,就不妙了。

电影这种表现形式毕竟不是写散文,可以“形散而神不散”。

对标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萨利机长》,就知道《中国机长》在机长角色塑造上有多失败。浪费了那么好的现实题材。有位知名影评人更是直言不讳“原型人物多厉害,本片就有多失败”……说的是影片编导。

许多年后,我相信很多人依然能记住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萨利机长,记得他在飞机迫降后的幻觉,在听证会上的从容不迫……又会有多少观众记得英雄机长刘长健(原型人物叫刘传健)的名字?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飞往拉萨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在高空、失压、低温的极端险情下,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机长及机组成员做到了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将飞机安全开回,备降到成都机场,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3U8633备降的34分钟也被称为是“史诗级备降”。机长后来回忆说:“瞬间失压和低温让人非常难受,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你要知道,当时飞机的速度是八百多公里(每小时),又在那么高的高度。打个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会是什么感觉?

在那样的危机时刻,任何一个错误操作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考验的绝对是一个机长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作为空军飞行员出身的机长,有上百次至少1万小时(想想1万小时定律)以上的飞行经验,编剧完全可以挖掘出他成长历程中的某个关键事件,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可惜的是,观众没有看到。

乘务长和空姐的戏份太多,完全抢了主题。袁泉演技了得,扮演的乘务长毕男更像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她的沉着冷静,她的临危不惧,她的勇于担当,她的职业素养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这是电影《中国机长》中袁泉的一段台词,这段铿锵有力、充满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台词,感染了许多观众,我在台下也是泪流满面。

杜江扮演的副机长是个很尬、也显得很无聊的角色。他跟毕男开玩笑时我还以为他是毕男老公呢,后来才知道他女友是杨颖饰演的另一机组的空姐,都有女友了还四处打情骂俏,从驾驶舱出来坐到女乘客旁边随便搭讪,真显得很浅薄。

乘客的戏份也太多了,有些角色的设置明显多余。一个飞机即将起飞仍不肯关手机的头等舱暴发户,一对去西藏打工的夫妻,一个聒噪的随时都在直播的旅行博主,一对回家的藏族母子,一个抱骨灰盒的暴躁的男乘客,一个神情落寞的去西藏看死去的战友的退役老兵,一个哑女和邻座的暖男……

人物太多太杂了,线索太多了,每个都要顾及到,一个个的形象就特别扁平,反而弱化了最应该突显的机长这个角色。

还有关晓彤饰演的那个航空爱好者。据说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原型,是她拍到了飞机返航的新闻照片。但那几个的角色放在电影里,可以由他们的介绍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丰富机长这个人物,而不只是为了出个镜,凑个热闹。

《中国机长》完全可以拍得更好一点。

《中国机长》当然也有很多的可圈可点之处。看这部影片才知道:若是乘早班六七点钟的飞机,机长、机组人员是要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床的;一架飞机的安全航行,是一个严格的系统在管理运行的;即便再熟悉的工作,也要按操作规程逐一检查,包括乘务员话术的演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

还有,如遇飞机延误,真的是需要理解和耐心等待。你不知道空中运营系统的复杂性,你不知道,可能机场正在给某一架飞机备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