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得懂孩子的话?
“妈妈,我不想穿那双鞋子。”
“这双鞋子有什么不好的,穿着”
女儿磨磨蹭蹭的穿着鞋子,心不甘情不愿,穿完一直扭来扭去,嘴里嘟囔着,我不想穿这双鞋子,开始边走边哭
我开始发火,这鞋子也是当初你自己要买的,现在说不穿就不穿了,就穿着它。不然你就光着脚去学校。这是我一贯的回应方式,从来没觉得有何不妥,小孩子的意见哪里听得完都是瞎闹。
于是每天早晨,总有各种的意见不合,一天的好心情也就这样结束了,她带着满腹委屈去了学校,我一身怒火无比埋怨度过一天,心里所想也都是,老娘每天缺觉早起送你上学,你天天都跟我对着干,还不如生块石头,起码不会有意见,甚至会把情绪迁怒到他人身上,真真成了怨妇!
这种情况我相信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我们总是不以为然,从未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认真的倾听过。
孩子:有人拿了我的铅笔
妈妈:你确定不是你自己弄丢的?
孩子:我没有,我第二节课的时候还看到呢,后来就不见了!
妈妈:那就是你东西乱放,才会被人拿了!
孩子:我没有,孩子开始恼羞成怒
于是每次这样的对话最终都会演变成争吵,并且我们在一遍遍的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是根据大人的判断,于是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她就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而这种困惑和愤怒就会直接导致孩子自卑暴躁的性格!
如果没有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行列中我根本不会发现,我一贯的态度对于孩子是多大的伤害,我总是嫌她爱哭,嫌她做事没有主见,不自信,却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孩子会如此是因为她已经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她不知道这个想法会不会得到妈妈的认可还是会得到一顿臭骂,她只能用哭来发泄,她一味的迎合我的看法,忽略了自己的想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做作业,有时明明做对了,我试探的问她,是这个吗?她就赶紧否定自己,笑着跟我说,写错了,每每这时我就又会发火,你怎么这么不自信明明对的妈妈试探你一下你就变了!现在想起之前的教育方式,简直是造孽啊!
其实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如何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首先学会倾听,如果家长能真正的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事我们能够与他产生共情。我们只需要安静认真的倾听即可!
其次以关心的态度,用哦……嗯……是这样啊……用这些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建议大家不要用提问、责备、建议的方式去回应,因为当孩子被提问、责备、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她会害怕这个理由在父母眼里能不能过关?
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身为父母经常忽略了这点,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当然,比起语言,更重要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说出孩子的内心非常重要,当孩子知道他们正在经历过什么才能开始帮助自己,重拾信心!
回头说开头的案例,今天又出现的同样的状况,她按她的意见让她换了鞋,然后在吃早餐的时候我询问她刚刚穿鞋子的时候怎么了?她告诉我,鞋子小了,挤脚不舒服,所以不愿意穿,我听罢顺便给了她建议,下次有意见你可以提出来,告诉妈妈,这鞋太小了,而不是哭,知道吗?因为我没办法从你的哭声了解到任何讯息,她点点头,又恢复了高兴的神态!
我一方面吃惊理解的能量,一方面懊恼自己没早点看透!本来一句话能解决的事,我们却因为把孩子当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一个个体来对待,忽视了他们的话,也忽略的他们的感受,造成孩子摇摆不定的性格,然后又因为对孩子性格的不满意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中!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碰到了此类问题,孩子爱哭,没主见,希望以我自身的案例,能让你们重视到孩子的感受,从而做出调整,你会发现,你的改变会带来孩子的巨变!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
我是滨兴,一个个性微商,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修炼者,分享教育分享爱,如果您有育儿上的疑惑,欢迎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