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印象
省城和科大是对合肥第一印象。
初二时曾想和好友一起考合肥一中,最后我没去,好友参加了那年全省7000进400那场考试,最终以一分之差没上,而今那货在香港中文读博。高二那年春节,因为弟弟生病,我们一起去了合肥,那时老爸开的还是一辆面包车,我们凌晨3点出发的,或许是第一次去,路上和老弟一起唱着歌,他和我一样特喜欢Jay Chou。记得从医院出来之后,我们去了逍遥津公园,那天阳光明媚,一起去玩了海盗船和大摆锤,身体不适的老弟格外开心,不过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出去旅行。春风不似少年,来尔去兮复又来
...
高三那年,学习紧张,走过了一段比较折磨的时光,我参加了市化学竞赛拿了一等奖,得以参加全国赛,一帮少年来到科大考试。
老哥曾说科大的足球场草坪很软,可以打滚儿、滑铲,我们一帮人还真去试了翻,踢了会足球,徜徉在科大的校园,后面玩的太晚了,还迷路,老师花了好久才找到我们。
那场考试真的好难,我就做了2套题,对了一题,第二题的无机分析我给分析错了,只拿了14分,如果第二题做对的话可以拿一个二等奖,不过还好,一起考试的最好的也就三等奖18分。那帮玩伴,半数已在国外
吃的
在我印象里,合肥没啥可吃的,每一次坐高铁路过,基本都是麦当劳应付,好几个麦当劳味道都没有大学对面的那家麦当劳好吃。
环境
特别是在上海实习的那年,每次回去从合肥换车,给我感觉合肥的环境不如老家舒适,更看不出大城市的繁华,那儿的互联网给人的印象就是那儿有互联网?
今年,去了两次,让我看到一些不一样的
时间,让当年的放荡不羁日渐收敛
你不会再看重这城市有楼有多高,不会在乎是不是在世界的舞台中央,更在乎或许是自己开不开心,还有身边人开不开心
就说吃的,肥叔的锅贴好吃,真好吃,大学毕业之后,早饭都是应付为主,不曾想到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吃锅贴配上豆浆,满脑子都是JJ 豆浆油条的旋律
一辈子都在怀念童年时光,去了合肥的一个大学,而且那天天气分外妖娆,特别是经历了近一个月的阴雨天,让人舒适。
喜欢那种不做功课就去的地方,往往会有些惊喜,就如湖边的那些树,那黑色掉漆的木椅,校园里球场运球上篮的孩子,正要去打网球的妹子们
高晓松总说文艺之人爱感伤,我总觉他们喜欢那种情绪,享受不正是这般?
从没设想那儿还有live house 的演出,总觉只有杭州、厦门才有那般的氛围,听了一场破碎乐队的现场show,其实唱出并不是很赞,也许就是成立了20年还不很火的原因吧,但现场的人却是很嗨,一场悲情的重度摇滚,硬是让他们扭转成了嘻哈现场,身旁那位不太喜欢那种闹腾,我们就站在最后方,自娱自乐。ON THE WAY 这个短语我很喜欢,很喜欢背包、行走这种感觉,但那里的啤酒真难喝,太苦了,而且酒吧连百威都没有,下次去得提醒老板提供百威。
听闻合肥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教育不好,其实并非合肥如此,全国都这样。
我总觉得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家长的引导不对,孩子没有找到在学习上的兴趣点,我们每天只会提考多少分、去什么学校,只会向孩子推向压力深水区。
好的教育是好的资源的稳妥保障,跟这里父母的认知有关系,一个成功的孩子父母都不会太差,或许此处教育环境的问题包含父母素质的问题。
从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这座中部城市偏传统,传统思想、传统行业,缺乏新经济,这就说明这座城市充满了机会,就像现在的南京、西安、武汉,这几座城市趟过的路合肥未来也会走一遍,越来越互联网化,城市地铁化,连锁商超不断占领市场,或许达不到南京的高度,但发展路线肯定不会错。
而且这个城市有科大,增大了快速提高的机会,这个城市的医疗、教育等素质类行业还有许多机会。
合肥其实没有海边城市那般散发魅力,不能开车去海边享受海滩,附近的机场航班肯定也会相对少一些。娱乐设施偏少,没有江南的小楼,没有绍兴的煮酒。
走过,路过,停留过
人生何以知轻重,把酒言说不知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