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黑尔《曾国藩传》之效率低下的农耕社会
读美国人黑尔所著的《曾国藩传》除去结语的第十七章,共十六章,阅读完前面六章竟然都未成出现曾国藩这个人物,这并没有让我大呼意外。前面六章所交代的是清朝那个时期社会面貌。包括民政和军事,这是社会背景。又交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脉络。这是曾国藩出现的历史背景。虽然之前六章都没有出现曾国藩,但大体上已经酝酿好了一个大人物要出来收拾残局的氛围。
我们并没有必要像教科书里那样,一概而论的认为清政府多么的腐败无能,只是由于历史久远,我们仍无法窥探其全貌。但是本书翔实的资料,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农耕文明的末期,整个社会效率的低下。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都已经适应了这种低下的运作效率。哪怕英国人早在十年前给这个即将没落的农耕社会当头一棒,也未能唤醒那些沉睡的东方人。于是这个国家的国家机器的大部分依然按照原来的节奏运转着。
当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时,各地方政府都苟安于自身的利益中。不过对于这一点,如果我们从当事者的角度出发也是无可厚非的。军队并没有形成现代化,各州县的兵力也得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只够维持治安,即只能形成对税收保护,并且各州县的财税都是各个自行保护的,余下的都是以民间自治的形式存在。
当有组织的农民运动经过数年的充分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爆发时,清政府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抗。更何况经过数百年的贵族生活,那些满人根本毫无战斗力可言。即使稍有战斗力,那么战争的后勤保障,也根本无力支撑。各州县的长官几乎都寄希望于一般的盗贼从本地流窜到外地,但这次运动显然有着不一般的诉求,这是各地方政府始料未及的,他们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洞见。就像书中所说,由于地方政府都是一个完整的领地,寄希望于几省联合运转实在是太难了。于是在战争初期,清政府的各级地方政府就陷于瘫痪了,所以哪怕是拜上帝会(那时还未称太平天国)在一开始,力量并非十分强大的时候,清朝政府的各地方政府及其军队也无力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并非是笼统的来说政府和军队腐败与否,这种现象在帝国的末期当然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立并没有朝着应对紧急事态而高效运转方面来考虑,只是考虑了地方政府的分权以及对皇权不构成任何威胁得角度出发的,这才给太平天国运动有了可乘之机。于是太平天国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