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一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完莫泊桑的小说《一生》。讲述的是女主角约娜的一生。约娜从十几岁的少女直至长大,建立了家庭,经历了婚姻,养育了儿子,体验了亲人的死亡,丈夫的背叛,儿子的堕落,风烛残年之际孤独地死去。故事是个悲剧,作者要揭露和批判的事件很多,其中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道德观念同样很复杂,令人读过之后感悟颇多。
首先,我会对作者如此悲剧性处理故事的初衷提出疑惑,约娜嫁给卡罗可以算得上是被所谓的爱情所骗,可是后来,当她亲眼所见自己的丈夫奸污女仆,私通伯爵之妻之后,却仍然忍气吞声默然接受现实的举动则令读者感到气愤难平。莫非,作者要强调的是当时的社会风尚不允许女人离婚吗,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并非愚昧无知的时代,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但约娜却甘愿忍受丈夫的无耻,不可思议。据介绍,莫泊桑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个侵吞妻子财产,四处偷香窃玉的男人,作者在文中对约娜丈夫卡罗的描写不难读出恨意,很可能正是以他父亲那一类的男子为原型吧。
约娜遭受爱情与婚姻的挫败之后,感受到人性的丑恶和生命的孤独,却并没有做出更坚强的应对方式,她仍然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仍然跟自己不爱的丈夫生活在一起,甚至为了防备儿子生命不测,做出更加错误的决定——与无耻的丈夫再生一胎。她以为痛苦可以随着子女繁衍而消减,殊不知,他的儿子二十年后却是个孽障,只会向她伸手要钱,与其父亲的无耻相比,无出其右。
通过这篇小说,作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十九世纪社会中人性的丑陋,充满谎言,欺骗,背叛,自私和贪婪,就连约娜的父母也卷入被批判者之列。她的父亲年轻时同样在外面玩女人,所以当女儿面对女婿的背叛之后,做父亲的竟然帮助女婿安排私生子的着落。约娜的母亲生前竟然也是丈夫朋友的情妇!约娜面对身边所有的背叛,又如何不痛苦和绝望!也许,正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才让她决定放弃一切抵抗,默默的活下去?约娜的丈夫因为与伯爵妻子在小木屋里偷情,被伯爵发现,狂怒之下将他们推入悬崖致死,原以为约娜会从此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没想到,她的儿子长大了,却成为她的又一个噩梦。莫泊桑可真狠。他为什么不让一个清白无辜的女子好过些?莫非,他必须借由手中这支笔宣泄自身命运的愤恨与搏击?托尔斯泰对他的作品评价说,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是啊,读完这个故事,读者的确会产生深深地恨,只是却很难说有多少爱值得感慨。
约娜的一生如此多灾多难,但怨得了谁?不是她本人的罪过,但确又是她自己一手造成。我们要说如果,因为只有把这个故事放置于读者所处的时代来读,这个故事才更有价值。如果约娜能勇敢地与丈夫带给他的痛苦抗争,她就会选择离开丈夫,而不会给自己不爱甚至痛恨的男人生孩子。如果约娜严格管教儿子,而非宠溺有加,放任自流,她就不会遭遇老年无依无靠的落魄。约娜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但更是可怜可恨的。鲁迅评价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