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79个笔记

2021-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二王

点评

认为好看

名气大到一塌糊涂的一本书,读完以后,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虽然作者作为心理医生,初衷或者大多论断的出发点都是以心理学为主,其中也不乏用上帝学说去为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找心理寄托的动机,但是宏观上看,还是在为我们迷茫的人生指明道路。尤其是为那些一心向上,一心向善的人找到了努力不懈的理论依据。

最为触动的说法是,原来人类的物理生长与进化本身就是对抗熵的一个过程。所以,伟大人物的心灵也必然能做到与懒惰对抗,并最终走向金字塔的顶端。

第一部分 自律

大道理谁都懂,做起来谈何容易。

>>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解决问题,但是要承受痛苦。

>>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追求。

>>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学了两个名词,都是心理失衡的表现吧。

>> 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所患的不是神经官能症,就是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但表现症状却彼此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这是出处。

>>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移情:过时的、错误的地图

>>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为“移情”。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移情的定义。我的定义是: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

>>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正确面对死亡

>>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

>> 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苦短,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的宏大意义。

>>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在上面谈到的所有事例,都涉及了这一因素:自尊自爱。

爱与自律

这种“博爱者”在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超出常人的自律能力,才不会误入歧途。赖小川吧?

>> 就婚姻关系(尤其是性关系)而言,爱甚至完全是排他的,即容不下第三者。多数人的婚姻关系,只允许把配偶或子女作为爱的对象和爱的基础。假如我们除了家庭之外,还要向外界寻求异性的爱,就有可能酿成悲剧。家庭成员最重要的义务之一,就是要对伴侣和子女负责。当然,有的人不仅在家庭范围内建立起以爱为基础的关系,而且还坚持认为他们有过剩的爱的能力去爱别人。这当然也可能是事实,这种人更想把触角伸到家庭以外,向更多的人奉献自己的爱。这种“博爱者”在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超出常人的自律能力,才不会误入歧途。

爱与独立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至少不是你以为的传承自己生命的儿女。

>>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后院起火理论

>>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着往上攀登,对大本营(婚姻)却缺少经营。他们以为营地里衣食齐全,井然有序,随时都可以供他们使用,他们却不需要花费力气对大本营进行修缮和维护。这种“极端资本主义”式的态度,注定会让婚姻遭遇失败。

信仰与世界观

其实也是思维认知的限定所致

>> 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不断超越现有认知,再掉到下一个认知牢笼里。

>>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所以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看待事物和问题的局限性,也是争吵和矛盾的主要来源。

>> 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无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的影响,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

科学与信仰

舒适圈多舒适

>> 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抛弃狭隘的人生观。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似乎不做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

跟老马观点相似

>>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其重要信条包括:宇宙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观察,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宇宙的运行遵循若干规律,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人类易受偏见和迷信的误导,在解释宇宙时易犯错误;人类要形成世界观,理应具有足够的怀疑精神,理应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由此总结出观察宇宙的经验。还有,除非经过亲身体验,否则我们就不可以自以为无所不知。另外,科学方法的提炼,虽然来自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可相信单纯的经验,唯有多次重复实验而获得的经验,才是值得信任的知识。还需要补充一句:只有在相同情况下,其他人通过类似的经验,也能够得到一致的结论,才能证明经验可靠。

第四部分 恩典

作者说的恩典,还有另外一种叫法:机遇

>>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潜意识的奇迹

所有七情六欲都要得到适当的释放。

>> 以抑郁症为例,弗洛伊德发现,在很多患者的潜意识中都存在某种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和愤怒,消极的情感不断积聚,使得他们患上心理疾病。

好运的奇迹

>> 同步原理无法对奇迹本身做出解释,只能告诉我们,所谓“奇迹”也许只是极平凡的事件,只不过它们与特殊的时机巧妙配合,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恩典的定义

>> 恩典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描述了许多不同的神奇现象,它们都具有以下几条共同点:第一,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第二,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例如在身体抵抗力和梦境的例子中),要么完全不为人知(例如所谓的超自然现象),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第三,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第四,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进化的奇迹

心灵的进化理论

>> 我们的肉体可能随着生命周期而改变,不过它早已停止了进化的历程,不会产生新的生理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肉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在人的一生中,心灵却可以不断进化,乃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玄学

>> 心灵可以始终生长发育下去,其能力可以与日俱增,直到死亡为止。在我们的一生中,心灵获得成长的机会无穷无尽,而且没有任何限制。

人往高处走,只是因为人逼着自己

>>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会自然地从有序状态流向混乱状态,从分化状态流向均一状态。换句话说,宇宙的秩序处于持续不断的崩解之中。通常,我们以“水往低处流”来描述这一过程。

>> 经过数十亿年时间,整个宇宙会完全分解,其秩序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这种没有秩序、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熵”。

>> 能量自然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使熵不断增加,这种自然倾向或许可以称为熵的力量。进化过程是与熵的力量彼此抵触的,是由低向高的发展。在进化过程中,生命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序。

原来人类的存在本身就反熵增,真是受教了。看来学知识真不能一直半解,不知其所以然。

>> 说进化过程是奇迹,是因为它显然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不夸张地说,如果按已知的科学定律去理解,那么不管是本书的作者还是读者,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心灵真不容易

>>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但遗憾的是,我们却习惯于保持原状,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与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在反抗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心灵需要同熵的力量对抗,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我们的心灵克服了熵的力量,才一直成长到今天。尽管我们遭遇到各种阻力,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然而,我们的心灵还是逐渐变得成熟而健康。我们免不了要吃苦头,但相当多的人仍可实现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这推动了文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身后有一种力量,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它使我们宁愿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旅途,使我们敢于穿越荆棘,趟过泥泞,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积极行动、克服阻力

>> 心灵进化的金字塔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但我们必须积极行动、克服阻力,才能实现目标。

期望无止境

>> 我们产生幻灭感,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期望远远高于上一代人。今天令人无法容忍的行为,昨天还被视为理所当然。

>> 罗马法律规定,父亲对子女有绝对的控制权。父亲可以出售子女,也可以将他们处死。父亲作为绝对权威的观念,后来被写入英国的法律,且原封不动地沿用到14世纪。中世纪时期,人们的童年完全不像现在认为的那样美好。孩子到了7岁,就要被送出去当奴仆或学徒。和他们的劳动相比,学习排在其次,他们的作用就是充当行业师傅的奴仆,孩子和仆人的待遇基本上没有区别,对其称呼的措辞也很难区分。直到16世纪,年幼的孩子才开始受到重视,社会承认他们要经历特殊的成长过程,值得父母关爱。

进化的奇迹这个篇章,真是全是精华之所在,揭晓了为什么要选择少有人走的路,因为我们需要自我完善,而不是停滞不前,更不能倒退、瓦解。

>> 归根结底,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已经给它取了名字,那就是“爱”。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力量,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熵与原罪

>>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

懒惰是可怕的,要努力克服它。

>> 我们总是逃避必要的痛苦,惯于选择平坦的道路,这是我们的惰性使然。谈到爱的时候我也强调过,不少人的爱是虚假的爱,因为他们不想承受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痛苦。懒惰是爱的对立面。心智的成熟需要通过努力来实现。现在,我们要探讨懒惰的本质。简单地说,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

性爱无罪,七情六欲都无罪

>> 我向来认为,性爱和原罪没有什么关系。就我本人而言,性爱跟我的其他嗜好同样无辜。假如我放纵自己,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事后顶多是消化不良,为此吃些苦头而已,我却不认为自己有罪。我知道人世间充斥着罪恶、欺骗、偏见、折磨与残暴,可是我在婴儿们身上,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罪过。

懒惰!

>> 是的,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人人都有这种原罪,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者,包括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包括健康人和残疾人。也许有些人不算过分懒惰,但在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我们精力多么旺盛,野心多么炽烈,智慧多么过人,只要深入反省,就会发现自身懒惰的一面,它是我们内心中熵的力量。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

就是,都想工作任务一成不变,不想发生额外的突发情况,这个也算舒适圈之一。

>> 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是有威胁的,因为如果新信息属实,他们就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

舒适圈

>> 我们其实是害怕失去当前的地位或角色,所以才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达到新的地位。

找到容易、自知容易,自治难

>>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 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足以代表整个人类。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同时也都有懒惰的原罪。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推回到人类进化的初期——那里有我们的幼年,有母亲的子宫,还有荒凉的原始沼泽。

邪恶的问题

>> 爱是懒惰的对立面。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有些懒惰者只要举手之劳就能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但是除非他们受到强迫,不然的话,他们宁愿保持现状。

>> 熵的进化与爱的进化,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可以获得平衡,在其他人身上,它们却势不两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力量的本质

唉,苦行僧。

>> 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鸡汤

>> 我们凭借足够的耐心,付出充分的努力,沿着心智成熟之路前进,点滴的认知和经验,就会慢慢汇集起来。渐渐地,人生之路将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有如神助

>> 如果别人问我们的知识和力量从何而来,任何同时拥有这两种无价之宝的人,一定会这样回答:“这不是我的力量,它来自另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我展示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我只是作为一种途径而存在,真正的力量不属于我。”

终于说到了

>> 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

所以孤独感怎么办

>> 心智的成熟度接近顶峰的人,就像是一呼百应、权倾天下的王者。他们不可能推卸责任和过错,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没有跟自己处境和感受相当的人,以便容许自己释放压力,发泄痛苦。

这种孤独感也是熵的体现,逼迫我们就范,抓紧与纸醉金迷、觥筹交错为伍。唉!何其难也!

>> 就连耶稣无限的爱和慈悲心肠,也无法使他摆脱强烈的孤独。那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冷清,是孤独前行的寂寞。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孤独本身就像是沉重的负担,倘若不是把别人远远抛到身后,而自己与上帝越来越接近,近到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领略到他的微笑的话,那么我们肯定难以忍受下去。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受教了

>> 要洞悉世界的本质,认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就可能经受各种痛苦,而唯有经受痛苦,才能够最终走向真理。

舒适圈舒适

>> 我们趋向于逃避一切痛苦和折磨,因此对某些消极现象可能熟视无睹,对残酷的现实可能不闻不问,我们的目的只在于捍卫自己的意识,不让真实的信息侵入其中,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为“意识的防卫机制”。每个人都可能采用这种机制,有意限制自己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但是,不管是出于懒惰还是害怕痛苦的原因,我们采用防卫机制,阻碍自己的认知过程,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少得可怜,我们的心灵于是与现实脱节,言语和行为也变得不切实际。这种情形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即便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别人也会清楚地看到,我们正在脱离现实,成了可怜的怪人或者异类。我们自以为很正常,其实我们的心理疾病可能相当严重。

对恩典的抗拒

>> 爱是为了心智成熟而拓展自我的意愿,真正拥有爱的人,心灵自然会不断成长。我曾经说过,父母的爱能滋养子女的心灵,使子女培养爱的能力。我也同样强调过,仅仅依靠父母的爱,还不足以让孩子获得爱的能力。

舒适圈是懒惰的温床

>> 也就是说,我们体内都含有熵的原罪成分。熵的力量促使我们故意对抗治疗的力量,使我们宁可得过且过,不愿耗费任何力气,只想维持当前的生存状态。

及时修正地图

>> 心理学家乃至许多外行人都知道,刚刚得到升职,处于更高地位或者承担更多责任的人,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军队心理专家都很熟悉所谓“升迁神经官能症”这一问题,他们发现,许多低级士官一旦获得升迁,就会患上神经官能症。

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 伴随恩典而来的是更大的责任感。接纳恩典,意味着我们要抗拒惰性,挺身而出,成为力量的使者和爱的代理人。

顶尖优秀的人只有1%

>> 在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人能够持续不断地成长,永远乐于接受崭新的、更大的责任。大多数人都会随时终止前进的脚步。实际上,他们的心灵充其量只是部分成熟而已。他们总是避免完全成熟,因为那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完成上帝赋予的更高的要求。

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中者寥寥

>> 响应恩典的召唤如此艰难,难怪耶稣说“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中者寥寥”。

迎接恩典降临

神选之人

>> 那些接纳了恩典的降临,达到“天人合一”状态的人,总是对自己这种状态充满了惊讶。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他们靠努力挣来的。尽管他们或许能够意识到自己所达到的境界,但不会把这种情况视为自己的主观选择,而是觉得这一切都是某种比他们的意识更睿智、更巧妙的力量造成的结果。境界越高的人,就越能体会到恩典的神秘之处。

有没有鸡汤的味道

先自律,先爱己,再爱人

>> 恩典也是一样。我们已经知道,梦境只是恩典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一种形式。对于别的形式——突然出现的灵感与预兆,各种同步性事件和意外降临的好运,以及爱本身,我们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着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去爱别人,只能依赖别人。但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无论人类的爱还是上帝的爱,其规律都是这样。

痛苦

>> 心智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也没有任何既定的宗教仪式能让你一蹴而就。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之路上的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上帝的境界。

哈哈,这是找到关于科学不好的一方面比较有意思的解释了。

>> 即使在我们已经真正理解了所有这些内容之后,心智成熟的路途仍旧艰难而孤独,让我们经常会丧失勇气。我们生活在科学主导观念的时代里,这尽管在某些方面对心智成熟有所助益,但在另一些方面却会让我们更容易灰心。我们相信宇宙的规律是可知的,不相信神秘的奇迹。物理学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不过是浩瀚星海中的一粒微尘而已,在宇宙的广阔恢弘中,我们似乎完全迷失了。而心理学则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样受到意识之外的力量所掌控,大脑中的生化反应和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让我们必须要用某些方式去感觉、去行动,而我们甚至没法意识到这一点。科学知识取代了神话传说,让我们感到个人的一切似乎没有意义。毕竟,当我们的科学既无法洞悉主导精神世界的力量,又无法丈量巨大无边的宇宙时,我们个人乃至整个人类还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