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三把大火
发现三国好久没写了。
前段时间刚把新版的《三国》看过,今天回过头来又看了会老版的《三国演义》。
三国是以刘备蜀国为正面描写对象的,特别是在前期,感觉曹操是坏人,赤壁那把大火烧的真令人畅快,不过真的当曹操大难临头是,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的刀真的劈了下来,也是不忍的,其实历史也好,小说也好,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各为其主,有胜利者,必有失败者,有人开心,必有人难过,想清楚事物的两面性后,也就一切都释然了。
每次看到陆逊火烧七百里,刘备败走白帝城,总是为刘备惋惜,似乎要是没有这个一念之差,刘备终于能一统天下,光复大汉,不过那也不叫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从刘关张结义开始,刘备在各个诸侯之间游历,后得孔明辅助,逐步获得荆州、益州,盛极一时,按照小说的一般剧情发展,是应该让刘备夺了江山的,可惜,还得尊重历史的真实走向,什么都可以编,历史大势可编不了。
我想,三国形势形成,对峙这么久的时间,和三场大战关系甚密,而这三场大战都是以弱胜强,结局令人出乎意料,三国演义为了故事好看更是夸大双方实力差距,我相信历史肯定不会是这样。但这个都无所谓了,我们今天只说三国演义。
曹操以七万兵胜袁绍七十万兵于官渡,孙刘以五万兵胜曹操八十三万兵于赤壁,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将刘备七十万兵烧的找不到爹妈,后来竟然是因为诸葛亮的八卦阵阻挡,更有意思的是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岳父指导出了八阵图,黄承彦就真那么没事干,等在那边以破女婿的八阵图?编故事也不能太天马行空吧。
三场大战均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使得原本变动的势力又会到三足鼎立,只要一方难以消除另外两方,这种均衡还要存在。说到这里到不得不佩服我大秦始皇,要灭六国,比先有超过六国的实力,不然焉敢发动灭国大战?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说到三国里面的三场大战,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三场大战全部都是依靠火攻的,官渡之战是因为曹操一把火烧了乌巢,赤壁之战是因为周郎火烧赤壁,而夷陵之战,陆逊更是火烧了七百里,过程是何等的相似?结果也是何等的令人心疼。对啊,心疼,那么多人一夜之间都烧死了。
真是三把大火,造就了三国几十年的对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