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我们要学会批判性思维,淘金式思维
三个要素:
结论,理由,推理过程。
并不急着剁手,而是先去找资料、查数据,对这份广告提出有理有据的质疑,最后才谨慎地决定是否购买。
从自己经历的一些小事,本人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潜质。
第一个步骤是找出他人观点和理由中的关键词,并评估关键词是否具有歧义和感情色彩;
第二个步骤是对支撑结论的理由进行初步评估,看它们是否可信。
我们尤其应该谨慎对待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专家意见等理由;
真实案例,虽然是真实的,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专家的言论也不可信,因为增加的言论会受到主观,利益的影响
研究结果并不是不可靠,而是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靠开展批判性思考的第一步。
就是在结论和理由中找出含义模糊的“关键词”,并从歧义和感情色彩这两个角度进行评估。会介绍批判性思考的第二个步骤,即对支撑结论的理由进行初步评估,看它们是否可信。
我们尤其应该谨慎对待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专家意见等理由。
研究结果。我们会破除“研究结果通常比较可信”的错误认知。首先我们要说的是研究样本。只有研究样本具备一定的覆盖率、多样性和随机性时,研究结果才可能具有说服力。有时,研究方法也需要严谨的设计。假设你想调查人们是否幸福,是不是让他们填完一张问卷调查表就完事了呢?
一是应该对研究结果中的数据提出哪些质疑?
二是判断理由是否单一。也就是问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理由可以替代已知的理由。
那是不是做好这两项工作以后,就能对研究结果完全放心了呢?并不是。这就是我们确认研究结果是否靠谱的最后一个步骤,也就是对数据的表达方式进行质疑。
第一, 要明确研究结果中提到的数学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尤其要注意平均数的计算方式;
第二, 注意数据中的省略信息,数量、百分比等参数都要全面考虑。最后我们还要注意第三点,那就是不要把相关性误判为因果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人们犯这样的错误。首先是对理由中的数据提出两个质疑,一是数学概念是否清晰,二是是否省略了信息;
接下来我们知道了,哪怕支撑观点的理由没有问题,我们也不可以就此止步,而是应该积极寻找其他可能的替代理由。
现在呢,你可以尝试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选定一个观点,说一说你是如何分析理由的?
两种假设:发言者没有明说但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价值观假设:你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描述性假设:你认为本来是什么样子的
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三个方法:
1、调查发言者的身份,利用人们会下意识的为自己群体发生的心理,观察发言者的价值观假设。
2、通过发言者强的后果*进行反推
3、站在反对者的立场思考问题。
描述性假设:
1、找出结论和理由之间缺失的环节。
2、寻找支撑理由的想法。
批判思维的最后一个环节
*六种代表性的推理谬误:
2、滑坡谬误:过分夸大事情都结果
1、人生攻击型谬误
3、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4、转移话题谬误
5、诉诸公众式谬误:大多数人支持的看法
“我结婚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6、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负面效果
三个小技巧
1、拒绝二分式思维,得出更多的结论:
2、设定前提条件,重新表述问题
例如:小孩应不应该打游戏的问题
改成“我们该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1、调查专家的背景,
2、断言的内容是否可靠?
3、论证过程是否有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