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不写就出局007读写专题读书

从学习中产生的困惑看到思维偏差

2025-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Sencer

近期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惑:感觉当下所学似乎并无太大实际用途。每当这一念头浮现,学习的信心便会有所动摇。倘若这种动摇未能及时得到纠正,极有可能会动摇学习的根基。如今的学习与学生时代大不相同,那时有老师和家长在旁持续督促,而现在更多依赖个人的自觉。

自觉学习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即便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也难免会遭遇诸多波折与不适。例如当下这种困惑状态,既是受情绪困扰的体现,也受到思维偏差的影响。就像今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与单位同事相见时,并未达到预期的状态。或许是彼此太过熟悉,因而少了许多客套。

这样的开端,让原本稍显激动的心情冷却了不少。这种情况会产生相应的反馈,而这种反馈还会引发思维上的跟随。不可否认,无论做何事,态度都至关重要,学习更是如此。

在情绪与思维的双重影响下,再加上看到同事们与以往并无二致的状态,自己与他们处于同一岗位,拿着相差无几的薪资,仿佛此前付出的努力并未取得明显成效。正是由于这种未能改变现状的反馈,才滋生出学习无用的想法。

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功利心在作祟。所谓功利心,即追求价值的交换。当学习缺乏即时反馈时,人很容易滋生疲惫懈怠之感。试想一下,此时的自己就如同未得到奖赏的猴子,信心满满时是一种状态,受挫后则像泄了气的皮球,判若两人。

这便引出了“延迟满足”这一概念。这是一项心理学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孩子聚集起来,在他们面前放置棉花糖,并告知孩子们,如果能坚持三分钟不吃,就能获得双倍的棉花糖。随后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当初能够获得奖励的孩子,相较于未获得奖励的孩子,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从实验结果来看,延迟满足是一种有助于维持长期行动的心理暗示,它能使人抵御当下的诱惑。反观自身当下的状态,更多是对眼前困境的呈现。这种状况的出现,大多是因为缺乏及时反馈。

反之,如果此时在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些正向反馈,比如升职加薪之类的反馈,大概率不会出现这种状态。仔细思考,若想在学习中获得反馈,需要像打游戏那样设置一些关卡,每通过一个关卡就能得到正反馈,这样的反馈是否就具备一定的激励作用呢?

有了这样的激励,类似前面提到的那些状况便会减少。克服阻力要从认识到障碍的存在开始,然后设法找出原因,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当然,思维偏差存在多种形式,即便当下正确,随着情况的发展,可能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去适应新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讲,思维是人们行事的关键驱动力,行为受思维支配,有何种思维,便会产生何种行为。由此可见,若不改变“学习无用”的思维定式,学习行为势必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会转变学习态度,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一旦发现思维偏差,就应及时予以纠正。在纠偏过程中,我们也能更好地审视当下状况,进而向更深层次探索未知知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