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夸是毁,心里有底

2024-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挹洗俏月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按人们的一般习惯,在背后说人,通常是为了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很少说人好话,这是出于竞争的需要。


可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赞美而不希望被人非议,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


这一来,竞争的需要和正常的心理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赞美人人需要却又难得,非议人人厌恶却又无处不在。


怎么调节这一矛盾呢?只能依靠智慧。


如果我们不想被别人的议论所左右,就要克服需要赞美的冲动,理智地评估自己,而不依赖别人的评价。


从心情上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别人把自己看高一点。但我们要知道,人不是被别人看高的,也不会被人看低,我们的高度永远等于实际高度,而不是被人丈量的高度。


一个巨人,哪怕全世界都嘲笑他来自“小人国”,他仍然是一个巨人。


相反,如果他是武大郎,哪怕全世界都夸他是一个巨人,他仍然是武大郎。


所以,我们要致力于提升自我高度,而不是跟别人争高论低。如果我们把姿态放低一点,把态度放谦逊一点,更足以证明人格的高度。


人在社会上行走,往往毁誉随身,经常被拔高或贬低,要想保持自我,就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


南怀瑾大师说: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
真的大圣人,毁誉不能动摇。全世界的人恭维他,不会动心;
称誉对他并没有增加劝勉鼓励的作用;
本来要做好人,再恭维他也还是做好人。
全世界要毁谤他,也绝不因毁谤而沮丧,还是要照样做。
这就是毁誉不惊,甚至到全世界的毁誉都不管的程度,这是圣人境界、大丈夫气概。”


南怀瑾大师特别推崇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他说:“据历史上记载,有一个人就有这股傻劲,王安石就有这种书呆子的气魄。

王安石这个人,过去历史上有人说他不好,也有人说他是大政治家,这都很难定论。但是王安石有几点是了不起的,意志的坚定,是一般人所不能。

他有过‘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的倔劲。

没有把古圣贤放在眼里,自己就是当代的圣贤,可见这种人的气象,倔强得多厉害。相反的,说他是魔道呢?但也难下断语。

他一辈子穿的都是破旧衣服,乃至他当宰相的时候,皇帝都看到他领口上有虱子。眼晴又近视,吃菜只看到面前的一盘,生活那么朴素,可是意志之戆,戆得不得了。戆直【 zhuàng zhí】迂愚,刚直。

他对毁誉动都不动,表面上的确不动,实际上内心还是动的。所以这一段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能够做到毁誉都不动心,这种修养是很难的。”


通常来讲,我们在过高的赞美面前还比较容易保持冷静,在不恰当的批评和恶意的诋毁面前就很容易失去常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社会名流忙于辟谣,忙于与人争辦,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普通人因为受到不公正评价而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这恰恰中了诋毁者的圈套。


其实,我们不妨从反方向来看待他人的诋毁。


它至少能证明一件事:你很出众。没有人会花工夫去诋毁一个叫花子,嫉妒者的矛头只会对准高于自己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遭遇过不公正的指责,比如,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乔治·华盛顿也曾经被人家骂做“伪君子”“大骗子”,是一个“只比谋杀犯好一点点的人”。


他骑马从街上走过的时候,一大群人围着他又叫又骂。


华盛顿的战友、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在竞选总统时,得到过这样的评价:“如果这个人当选了总统的话,我们就会看见妻子和女儿成为合法卖淫的牺牲者。我们会大受羞辱,受到严重的损害。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使人神共愤。”


既然这些伟大人物都会被人诋毁,你有同样的遭遇,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呢?又何必对不公正的评价耿耿于怀呢?


如果你想表现得比庸人优秀,就要习惯与他人的诋毁为伴。


当你遭到诋毁时,不妨把卡耐基这句话默念三遍:“不公正的批评通常是一种伪装过的恭维。”


        ——《南怀谨的32堂国学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